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一种抗辐照的碳化硅LDMOS器件及制备方法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摘要:为提高器件的单粒子效应触发电压,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辐照的碳化硅LDMOS器件及制备方法,器件包括衬底、外延层,沟道掺杂区、沟道注入区、沟道欧姆接触区、源极掺杂区及漏极掺杂区,金属沟槽,栅氧介质层,多晶硅、层间介质及源、漏金属电极。漏极掺杂区在器件表面横向上呈长短不一的矩形台阶状分布,增大了漏极掺杂区与外延层的接触面积,分散漏极电流。金属沟槽置于漏极掺杂区横向较短的区域以下,将电流吸引至包裹金属沟槽的漏极掺杂区处,避免电流在器件表面集中。方法是获取衬底,生长外延层,刻蚀沟槽,离子注入形成不同类型掺杂区,生长栅氧介质层,淀积多晶硅,淀积层间介质并刻蚀,淀积金属并刻蚀形成金属沟槽及金属电极。

主权项:1.一种抗辐照的碳化硅LDMOS器件,包括:第一导电类型衬底(110)和置于所述衬底(110)上的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120),在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120)内设有第二导电类型沟道掺杂区(121)及第一导电类型漏极掺杂区(125),在第二导电类型沟道掺杂区(121)内设有第二导电类型沟道注入区(122),在第二导电类型沟道注入区(122)内设有第二导电类型沟道欧姆接触区(123)及第一导电类型源极掺杂区(124),在第二导电类型沟道掺杂区(121)表面设有栅氧介质(131),并且,所述栅氧介质(13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导电类型源极掺杂区(124)表面,栅氧介质(13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120)表面,在栅氧介质(131)上设有多晶硅栅极(132),在第二导电类型沟道欧姆接触区(123)、第一导电类型源极掺杂区(124)、多晶硅栅极(132)、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120)及第一导电类型漏极掺杂区(125)上设有层间介质(130),在第二导电类型沟道欧姆接触区(123)及第一导电类型源极掺杂区(124)连接有源极金属电极(133),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漏极掺杂区(125)上连接有漏极金属电极(13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漏极掺杂区(125)包括多个横向条形漏极掺杂区(1251)、与横向条形漏极掺杂区(1251)交叉并连接的竖向漏极掺杂区(1252)及多个金属沟槽(126),金属沟槽(126)位于相邻的条形漏极掺杂区(1251)之间并位于竖向漏极掺杂区(1252)的外侧且连接于,所述条形漏极掺杂区(1251)及竖向漏极掺杂区(1252)沿所述金属沟槽(126)表面延伸并包裹金属沟槽(126),所述金属沟槽(126)的深度大于条形漏极掺杂区(1251)的深度、竖向漏极掺杂区(1252)的深度;在层间介质(130)上设有源极金属电极(133)与沟道欧姆接触区(123)和源极掺杂区(124)连接形成所述LDMOS器件的源极(S);在层间介质(130)上设有漏极金属电极(134),与漏极掺杂区(125)连接并与金属沟槽(126)相连形成所述LDMOS器件的漏极(D);在沟道掺杂区(121)上设有栅氧介质(131),在栅氧介质(131)上设有多晶硅栅极(132)以构成LDMOS器件的栅极(G);当重离子入射引发寄生三极管开启时,金属沟槽(126)为正电位,相较于漏极掺杂区,对电子电流的吸引能力更强;刻槽后再进行漏极离子注入,可以极大简化离子注入工艺,确保漏极掺杂区(125)的阱深;同时金属沟槽(126)热导率高于碳化硅,能快速将热量传导出去;漏极掺杂区(125)纵向沿金属沟槽(126)表面分布,将金属沟槽(126)完全包裹,在纵向分布深浅不一,进一步增大了漏极掺杂区(125)与外延层(120)的接触面积,分散漏极电流;漏极掺杂区(125)在器件表面栅宽方向上呈长短不一的矩形台阶状分布,增大了漏极掺杂区(125)与外延层(120)的接触面积,从而分散漏极电流;金属沟槽(126)置于漏极掺杂区(125)栅宽方向上较短的区域以下,金属沟槽(126)与漏极金属电极(134)相连,当重离子入射引发寄生三极管开启时,金属沟槽(126)为正电位,可吸引电子电流。在器件表面,金属沟槽(126)将电流吸引至漏极掺杂区(125)栅宽方向上较短的区域处,避免电流在漏极掺杂区(125)栅宽方向上较长的区域处集中;在器件内部,金属沟槽(126)将电流吸引至包裹金属沟槽(126)的漏极掺杂区(125)处,避免电流在器件表面集中。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东南大学 一种抗辐照的碳化硅LDMOS器件及制备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