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一种空气压缩泵,包括第一泵盖、第二泵盖、连在第一泵盖与第二泵盖之间的连通管、罩在第一泵盖上的第一护罩、罩在第二泵盖上的第二护罩,进一步的,空气压缩泵还包括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间隔开的或有接触且非一体连接的第三护罩,第三护罩罩在连通管上,本空气压缩泵的护罩通用性相对于现有技术有所提升,较为实用。
主权项:1.一种空气压缩泵,包括第一泵盖、第二泵盖、连在第一泵盖与第二泵盖之间的连通管、罩在第一泵盖上的第一护罩、罩在第二泵盖上的第二护罩,其特征在于:空气压缩泵还包括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间隔开的或有接触且非一体连接的第三护罩,第三护罩罩在连通管上;第三护罩装配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分别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设于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一,第一卡槽设于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另一;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三卡扣与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扣设有穿过第一卡槽的第一倒钩,第三卡扣设有穿过第二卡槽的第二倒钩。
全文数据:一种空气压缩泵及空压机【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泵及其所属的空压机,尤其涉及空气压缩泵的护罩结构。【背景技术】空压机是一种常用的气动工具动力源,用于提供压缩的高压空气,为气动工具例如气动钉枪、砂磨工具、喷漆工具等提供空气动力或是用于打气等,空压机的空气压缩泵用于将空气压缩,空气压缩泵工作过程中,由于其不断的压缩空气,空气被压缩过程中释放热量,导致泵头较热,出于隔热防护目的和或防碰撞防脏污等防护目的,需要设置罩子遮罩空气压缩泵的泵盖,CN202250692揭露一种现有技术的双泵头的空气压缩泵,采用一件式的头盖护罩,由于头盖罩住两个泵头的泵盖,头盖跨度长度较大,其制造成型的一致性会降低,开模限制多、不灵活,另外,较多的情况下厂家需要对原有产品配置稍作改变而设计新的空气压缩泵空压机,或是产出区别不大的一系列空气压缩泵空压机,导致另外的空气压缩泵比原有的泵更长或更短比如更换不同功率或容量的电机,电机的叠厚需要改变,导致泵更长或更短,头盖作为一体式的整体,只要有一点不能被通用比如两端之间的连接部分需要变得更长或更短,即便头盖罩在泵盖的部分可以被不同款产品通用,一体式的头盖仍需要整体的重新开模包括可被通用的部分,由于该一体式的头盖跨度长度较大、遮罩的区域较大,因此整体重新开模生产的模具成本、制造成本和工作量都较大;综上,现有技术的头盖通用性差,不够实用,需要改进。【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实用的护罩的空气压缩泵。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压缩泵,包括第一泵盖、第二泵盖、连在第一泵盖与第二泵盖之间的连通管、罩在第一泵盖上的第一护罩、罩在第二泵盖上的第二护罩,进一步的,空气压缩泵还包括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间隔开的或有接触且非一体连接的第三护罩,第三护罩罩在连通管上。如此设计,第三护罩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有接触且非一体连接或间隔开,从而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第三护罩可以单独开模制作,利于更加灵活进行开模,单个护罩的成型一致性也容易做好;对于某些需要,比如需要对原有泵稍作改变而设计新的空气压缩泵或是产出区别不大的一系列空气压缩泵时,当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第三护罩任意一个可被通用,可被通用的护罩库存及模具可以被沿用,利于生产厂家降低成本;比如当第一护罩、第二护罩可被通用很多情况下,泵盖不需要改变的概率较大,导致对应的护罩不需改变、可以通用,第三护罩不通用则仅需要对第三护罩做适合需求的设计变更并重新开模,模具成本、制造难度和工作量都较低;综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设计的空气压缩泵的护罩通用性提升,较为实用。进一步的,第三护罩与连通管、第一泵盖、第二泵盖皆不接触,第一护罩固定于第一泵盖,第二护罩固定于第二泵盖,第三护罩装配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第三护罩是借由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固定。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机,第一护罩、第二护罩分别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第一护罩通过两颗螺钉固定于第一泵盖并设有供固定第一护罩的所述两颗螺钉穿入的两个第一通孔,第二护罩通过两颗螺钉固定于第二泵盖并设有供固定第二护罩的所述两颗螺钉穿入的两个第二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及两个第二通孔四者沿着第一方向排成居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两者的相反两侧间的正中位置的一排,第一方向平行于电机转轴。如此设计,固定效果较稳的同时还利于节省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第三护罩位置固定所需的螺钉数量。进一步的,连通管与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皆不接触。由于空气压缩泵工作时不可避免的振动,带动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振动,若连通管与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接触,则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振动过程中会对连通管产生摩擦及划痕,造成连通管的磨损及强度降低,理论上是有将连通管的管壁磨穿的风险,本方案避免了以上情形的发生。进一步的,连通管包括第一连通管与第二连通管,第一泵盖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二泵盖设有第三腔室、第四腔室,第一连通管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第二连通管连通第二腔室与第四腔室,第四腔室中的压缩的空气是由第二连通管流入第二腔室,第二连通管与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皆不接触。由于第二连通管输送压缩后的气体,因此承受的气压较高,从而对第二连通管的强度要求较高,若第二连通管与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接触,则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振动过程中对第二连通管产生的摩擦及划痕将造成连通管磨损及强度降低,第二连通管內受高的气压压力、外受磨损从而第二连通管的管壁破损漏气的潜在风险大增,本方案有效抑制以上情形的发生概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所述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如此设计,第一护罩、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间的装配更直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设于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一,第一卡槽设于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另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设于第三护罩构成第三护罩的一部分,第一卡槽设于第一护罩构成第一护罩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卡槽为贯通槽,所述第一卡扣设有穿过第一卡槽的第一倒钩,所述第一卡扣插入于第一卡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设于第三护罩,第一卡槽设于第一护罩,第一护罩还设有抵压于第一卡扣的第一抵臂。如此设计,第一抵臂的抵压作用增强了第一卡扣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设有第一内缘,所述第一卡扣插入于第一卡槽,第一内缘与第一抵臂位于第一卡扣的相反两侧,第一卡扣贴靠于第一内缘,第一卡扣被夹在第一内缘与第一抵臂之间。如此设计,增强了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空气压缩泵还包括电机,第一护罩设有第一装配端,第一装配端设有第二顶壁,连通管位于第二顶壁与电机之间,第一卡槽贯穿第二顶壁,第一抵臂自第二顶壁一体延伸出。进一步的,第一抵臂位于第二顶壁与电机之间,第一抵臂自第二顶壁朝向第一卡扣倾斜延伸。进一步的,第一卡槽设有与第一内缘相对的第二内缘,第一抵臂连接于第二内缘,第一抵臂朝向第一卡扣倾斜延伸。进一步的,空气压缩泵还包括电机,所述第一卡槽为贯通槽,所述第一卡扣设有穿过第一卡槽的第一倒钩,第一倒钩与第一抵臂位于电机与第一护罩之间,第一倒钩背对第一抵臂。进一步的,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三卡扣与第二卡槽,第三卡扣设于第三护罩构成第三护罩的一部分,第二卡槽设于第二护罩构成第二护罩的一部分,第二卡槽为贯通槽,第三卡扣设有穿过第二卡槽的第二倒钩,第三卡扣插入于第二卡槽,第一护罩还设有抵压于第三卡扣的第二抵臂,第一抵臂朝向第三卡扣抵压于第一卡扣,第二抵臂朝向第一卡扣抵压于第三卡扣。如此设计,增强了第三护罩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卡扣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还包括相配合的第二卡扣与第一挡筋,所述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还包括相配合的第四卡扣与第二挡筋,所述第二卡扣设于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一,第一挡筋设于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另一,所述第四卡扣设于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之一,第二挡筋设于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之另一。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扣、第四卡扣分别设于第三护罩构成第三护罩的一部分,第一挡筋设于第一护罩构成第一护罩的一部分,第二挡筋设于第二护罩构成第二护罩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卡扣朝向第二挡筋所在的一侧抵压第一挡筋,所述第四卡扣朝向第一挡筋所在的一侧抵压第二挡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扣设有第一筋位,第四卡扣设有第二筋位,所述第二卡扣通过第一筋位抵压于第一挡筋,所述第四卡扣通过第二筋位抵压于第二挡筋。进一步的,空气压缩泵还包括电机,所述第三护罩设有第一顶壁,连通管位于第一顶壁与电机之间,所述第二卡扣设有第一板部,第四卡扣设有第二板部,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分别自第一顶壁一体延伸出,第一筋位与第一板部一体成型并将第一板部与第一挡筋间隔开,第二筋位与第二板部一体成型并将第二板部与第二挡筋间隔开,第一筋位的一端、第二筋位的一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顶壁。如此设计,利于兼顾第二卡扣、第四卡扣的强度与灵巧性,如此设置的第一筋位与第二挡筋使得第二卡扣、第四卡扣不容易断裂,同时避免使得第二卡扣、第四卡扣变得笨重难以变形而对第三护罩安装到位形成过大的安装阻力。进一步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分别自第一顶壁朝向电机延伸,第一筋位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挡筋的长度方向,第二筋位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挡筋的长度方向,第一筋位、第二挡筋分别朝向电机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护罩设有第一顶壁,所述第二卡扣、第四卡扣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顶壁,第一护罩设有第一装配端,第一装配端设有第二顶壁,第二护罩设有第二装配端,第二装配端设有第三顶壁,第二顶壁、第三顶壁分别至少部分被第一顶壁遮挡,第一挡筋设于第二顶壁并位于第二顶壁与第一顶壁之间,第二挡筋设于第三顶壁并位于第三顶壁与第一顶壁之间。进一步的,空气压缩泵还包括电机,第一护罩通过两颗螺钉固定于第一泵盖并设有供固定第一护罩的所述两颗螺钉穿入的两个第一通孔,第二护罩通过两颗螺钉固定于第二泵盖并设有供固定第二护罩的所述两颗螺钉穿入的两个第二通孔,两个第一通孔、第二卡扣、第四卡扣及两个第二通孔六者沿着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构成一排,第一方向平行于电机转轴。进一步的,第一护罩设有罩于第一泵盖的第一罩体、一体连接于第一罩体的第一装配端,第二护罩设有罩于第二泵盖的第二罩体、一体连接于第二罩体的第二装配端,第一挡筋设于第一装配端构成第一装配端的一部分,第二挡筋设于第二装配端构成第二装配端的一部分,第一挡筋与第一罩体之间形成第一凹槽,第二挡筋与第二罩体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卡扣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一凹槽,所述第四卡扣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二凹槽。进一步的,空气压缩泵还包括电机,第二卡扣与第四卡扣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第二方向平行于电机转轴,第一护罩设有两个第一卡扣,第二护罩设有两个第三卡扣,第一卡扣设有位于其背对第三卡扣的一侧的第一倒钩,第三卡扣设有位于其背对第一卡扣的一侧的第二倒钩,第三护罩设有一一对应于两个第一卡扣的两个第一让位缺口、一一对应于两个第三卡扣的两个第二让位缺口,两个第一让位缺口位于第二卡扣在第三方向上的相反两侧,两个第二让位缺口位于第四卡扣在第四方向上的相反两侧,第三方向及第四方向垂直于电机转轴,其中一第一让位缺口、其中一第一卡扣、其中一第三卡扣、其中一第二让位缺口在平行于电机转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其中另一第一让位缺口、其中另一第一卡扣、其中另一第三卡扣、其中另一第二让位缺口在平行于电机转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如此设计,卡扣的布局更充分,利于卡扣连接的稳定,同时,让位缺口方便带倒钩的第一卡扣及第三卡扣脱模或制作。进一步的,第三护罩装配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第一护罩设有供与第三护罩装配的第一装配端,第二护罩设有供与第三护罩装配的第二装配端,第三护罩遮盖第一装配端及第二装配端。进一步的,第一护罩设有供与第三护罩装配的第一装配端,第二护罩设有供与第三护罩装配的第二装配端,所述第三护罩设有相对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连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第一顶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位于第一顶壁的相反两侧,第一装配端设有相对的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第二装配端设有相对的第五侧壁与第六侧壁,第一侧壁抵压于第三侧壁及第五侧壁,第二侧壁抵压于第四侧壁及第六侧壁。进一步的,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之一设有第三筋位,第三筋位抵压于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之另一;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之一设有第四筋位,第四筋位抵压于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之另一;第一侧壁与第五侧壁之一设有第五筋位,第五筋位抵压于第一侧壁与第五侧壁之另一;第二侧壁与第六侧壁之一设有第六筋位,第六筋位抵压于第二侧壁与第六侧壁之另一。进一步的,第三筋位设有导引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装配的第三斜边;第四筋位设有导引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装配的第四斜边;第五筋位设有导引第一侧壁与第五侧壁装配的第五斜边;第六筋位设有导引第二侧壁与第六侧壁装配的第六斜边。进一步的,第三筋位、第五筋位分别设于第一侧壁,第四筋位、第六筋位分别设于第二侧壁,第一侧壁通过第三筋位抵压于第三侧壁,第二侧壁通过第四筋位抵压于第四侧壁,第一侧壁通过第五筋位抵压于第五侧壁,第二侧壁通过第六筋位抵压于第六侧壁。进一步的,第三筋位的一端、第五筋位的一端、第四筋位的一端、第六筋位的一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顶壁,第三筋位的长度方向、第四筋位的长度方向、第五筋位的长度方向、第六筋位的长度方向分别垂直于电机转轴。进一步的,第一装配端设有连接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的第二顶壁,第二装配端设有连接第五侧壁与第六侧壁的第三顶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五侧壁、第六侧壁位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第二顶壁位于第一顶壁与连通管之间,第三顶壁位于第一顶壁与连通管之间。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压机,包括前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储气罐、连接空气压缩泵与储气罐的输气管路。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空压机一角度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空压机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空气压缩泵的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空气压缩泵去掉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第三护罩的立体图;图5为图3的剖视图;图6为图5的部分放大图;图7为本发明空气压缩泵去掉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第三护罩的分解图;图8为本发明空气压缩泵的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第三护罩组合状态图;图9为本发明空气压缩泵的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第三护罩分离状态图;图10为本发明空气压缩泵的第一护罩的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1为本发明空气压缩泵的第二护罩的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2为本发明空气压缩泵的第二护罩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3为本发明空气压缩泵的第一护罩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4为本发明空气压缩泵的第三护罩的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5为本发明空气压缩泵的第三护罩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参照图1至图15所示,空压机包括空气压缩泵、支撑框架10、调压旋钮11、压力表12、快速接头13、空气过滤器14、储气罐15、连接空气压缩泵与储气罐15的输气管路16、风扇18,空气压缩泵及储气罐15固定于支撑框架10,支撑框架10包括把手部100、固定空气压缩泵的基座板101。空气压缩泵位于空压机的后侧,调压旋钮11、压力表12、快速接头13位于空压机的前侧。空气压缩泵包括电机17、第一泵盖20、第二泵盖21、连在第一泵盖20与第二泵盖21之间的连通管、罩在第一泵盖20上的第一护罩3、罩在第二泵盖21上的第二护罩4、与第一护罩3及第二护罩4间隔开的或有接触且非一体连接的第三护罩5,第三护罩5罩在连通管上。本实施例中第三护罩5是与第一护罩3及第二护罩4有接触且非一体连接,当然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可设计为第三护罩5与第一护罩3及第二护罩4间隔开。电机17的额定功率在100w至3000w之间,优选在200w至1800w之间,例如500W、800W、1100W、1500W。第一泵盖20设有若干散热片203,第二泵盖21设有若干散热片213。风扇18固定于电机17转轴170,风扇18由电机17转轴170驱动旋转。第一护罩3、第二护罩4、第三护罩5分别为一件式零件;第一护罩3、第二护罩4、第三护罩5采用塑胶材质;连通管采用铝管、铜管或不锈钢管;第一泵盖20、第二泵盖21采用金属材质,优选采用不锈钢材质。第三护罩5与连通管、第一泵盖20、第二泵盖21皆不接触,第一护罩3固定于第一泵盖20,第二护罩4固定于第二泵盖21,第三护罩5装配于第一护罩3及第二护罩4,第三护罩5是借由第一护罩3及第二护罩4固定。第一护罩3与第三护罩5卡扣连接,第二护罩4与第三护罩5卡扣连接,如此设计,第一护罩3、第二护罩4与第三护罩5间的装配更直接,可以省螺钉;第一护罩3通过两颗螺钉未图示固定于第一泵盖20并设有供固定第一护罩3的所述两颗螺钉穿入的两个第一通孔30,第二护罩4通过两颗螺钉未图示固定于第二泵盖21并设有供固定第二护罩4的所述两颗螺钉穿入的两个第二通孔40,两个第一通孔30及两个第二通孔40四者沿着第一方向排成居于第一护罩3及第二护罩4两者的相反两侧间的正中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即前后两侧间的正中间的一排,第一方向平行于电机17转轴170,如此设计,利于节省第一护罩3、第二护罩4、第三护罩5位置固定所需的螺钉数量且固定效果较稳。第一护罩3还设有位于两个第一通孔30之间的多个第一散热通孔31,第二护罩4还设有位于两个第二通孔40之间的多个第二散热通孔41。连通管与第三护罩5、第一护罩3、第二护罩4皆不接触。由于空气压缩泵工作时不可避免的振动,带动第三护罩5、第一护罩3、第二护罩4振动,若连通管与第三护罩5、第一护罩3、第二护罩4接触,则第三护罩5、第一护罩3、第二护罩4振动过程中会对连通管产生摩擦及划痕,造成连通管的磨损及强度降低,理论上是有将连通管的管壁磨穿的风险,本方案避免了以上情形的发生。连通管包括并列的第一连通管0与第二连通管1,第一泵盖20设有第一腔室200、第二腔室201,第二泵盖21设有第三腔室210、第四腔室211,第一连通管0连通第一腔室200与第三腔室210,第二连通管1连通第二腔室201与第四腔室211,第四腔室211中的压缩的空气是由经过第二连通管1流入第二腔室201,第二连通管1与第三护罩5、第一护罩3、第二护罩4皆不接触。由于第二连通管1输送的是压缩后的气体,因此承受的气压较高,从而对第二连通管1的强度要求较高,若第二连通管1与第三护罩5、第一护罩3、第二护罩4接触,则第三护罩5、第一护罩3、第二护罩4振动过程中对第二连通管1产生的摩擦及划痕将造成连通管磨损及强度降低,第二连通管1內部受高的气压压力、外部受到磨损,从而第二连通管1的管壁破损漏气的潜在风险大增,本设计有效抑制以上情形的发生概率。空气压缩泵包括第一泵头、第二泵头,电机17驱动第一泵头及第二泵头运转,第一泵盖20属于第一泵头的一部分,第二泵盖21属于第二泵头的一部分。第一泵头还设有第一阀板60、第一气缸61、可在第一气缸61内往复运动以压缩空气的第一活塞62、装配于电机17转轴170的第一曲柄63、装配于第一曲柄63的第一轴承64、装配至第一轴承64的第一连杆65;第一曲柄63通过紧固螺钉68固定于电机17转轴170,第一泵盖20与第一阀板60间通过“日”字形的密封圈66密封,第一阀板60与第一气缸61间通过圆环形的密封圈67密封,第一气缸61为圆筒形;电机17转轴170带动下,第一活塞62被第一连杆65驱动而在第一气缸61内往复运动,进行压缩空气;第二泵头设有第二阀板70、第二气缸71、可在第二气缸71内往复运动以压缩空气的第二活塞72、装配于电机17转轴170的第二曲柄73、装配于第二曲柄73的第二轴承74、装配至第二轴承74的第二连杆75;第二曲柄73通过紧固螺钉78固定于电机17转轴170,第二泵盖21与第二阀板70间通过“日”字形的密封圈76密封,第二阀板70与第二气缸71间通过圆环形的密封圈77密封,第二气缸71为圆筒形;电机17转轴170带动下,第二活塞72被第二连杆75驱动而在第二气缸71内往复运动,进行压缩空气;第一活塞62包括第一活塞环620,第一泵盖20、第一阀板60、第一气缸61通过长螺钉69固定在一起,第二活塞72包括第二活塞环720,第二泵盖21、第二阀板70、第二气缸71通过长螺钉79固定在一起;空气过滤器14装配至第一泵盖20,第一泵盖20设有连通空气过滤器14与第一腔室200的进气孔202;空气过滤器14内设有海绵滤芯用于滤除空气中的灰尘等赃物,以确保较为干净的空气进入第一腔室200。第一泵头与第二泵头交替压缩空气,第一活塞62处于压缩空气的行程时第二活塞72处于往回复位的吸气的行程,第一活塞62处于往回复位的吸气的行程时第二活塞72处于压缩空气的行程;本空气压缩泵工作时空气的流向为:第一活塞62往回复位而吸气,从而空气经过空气过滤器14进入第一腔室200,接着空气推开第一阀板60的第一阀片600而穿过第一阀板60的穿孔未图示,第一阀片600若无气流将其推开则遮挡关闭该穿孔后进入第一气缸61内,在第一活塞62的压缩下,压缩的空气推开第一阀板60的第二阀片未图示,第一阀片600与第二阀片构成进气单向阀与出气单向阀的效果,第一阀片600与第二阀片位于第一阀板60的相反两侧而穿过第一阀板60的穿孔601第二阀片若无气流将其推开则遮挡关闭该穿孔601后进入第二腔室201,再经过连通第一泵盖20的出气孔204的输气管路16输送至储气罐15;第二活塞72往回复位而吸气,空气经过空气过滤器14进入第一腔室200,再由第一连通管0进入第三腔室210,接着空气推开第二阀板70的第三阀片700而穿过第二阀板70的穿孔未图示,第三阀片700若无气流将其推开则遮挡关闭该穿孔后进入第二气缸71内,在第二活塞72的压缩下,压缩后的空气推开第二阀板70的第四阀片未图示,第三阀片700与第四阀片构成进气单向阀与出气单向阀的效果,第三阀片700与第四阀片位于第二阀板70的相反两侧而穿过第二阀板70的穿孔701第四阀片若无气流将其推开则遮挡关闭该穿孔701后进入第四腔室211,压缩后的气体再由第二连通管1进入第二腔室201,再经过输气管路16输送至储气罐15。所述第一护罩3与第三护罩5之间的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卡扣50与第一卡槽32,所述第一卡扣50设于第一护罩3与第三护罩5之一,第一卡槽32设于第一护罩3与第三护罩5之另一。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扣50设于第三护罩5构成第三护罩5的一部分,第一卡槽32设于第一护罩3构成第一护罩3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卡槽32为贯通槽,所述第一卡扣50设有穿过第一卡槽32的第一倒钩500,所述第一卡扣50插入于第一卡槽32。第一护罩3还设有抵压于第一卡扣50的第一抵臂33。如此设计,第一抵臂33的抵压作用增强了第一卡扣50的稳定性。第一卡槽32设有第一内缘320,第一内缘320与第一抵臂33位于第一卡扣50的相反两侧,第一卡扣50贴靠于第一内缘320,第一卡扣50被夹在第一内缘320与第一抵臂33之间,如此设计,增强了第一护罩3与第三护罩5卡扣连接的稳定性。第一卡槽32设有与第一内缘320相对的第二内缘321,第一抵臂33连接于第二内缘321,第一抵臂33朝向第一卡扣50倾斜延伸。第一抵臂33朝向第一卡扣50倾斜延伸。第一护罩3设有第一装配端,第一装配端设有第二顶壁34,连通管位于第二顶壁34与电机17之间,第一卡槽32贯穿第二顶壁34,第一抵臂33自第二顶壁34一体延伸出。第一抵臂33位于第二顶壁34与电机17之间,第一抵臂33自第二顶壁34朝向第一卡扣50倾斜延伸。第一抵臂33相对于第一抵臂33倾斜的角度为35度到55度,优选为45度。第一倒钩500与第一抵臂33位于电机17与第一护罩3之间,第一倒钩500背对第一抵臂33。第二护罩4与第三护罩5之间的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三卡扣51与第二卡槽42,第三卡扣51设于第三护罩5构成第三护罩5的一部分,第二卡槽42设于第二护罩4构成第二护罩4的一部分,第二卡槽42为贯通槽,第三卡扣51设有穿过第二卡槽42的第二倒钩510,第三卡扣51插入于第二卡槽42,第一护罩3还设有抵压于第三卡扣51的第二抵臂43,第一抵臂33朝向第三卡扣51抵压于第一卡扣50,第二抵臂43朝向第一卡扣50抵压于第三卡扣51,如此设计,增强了第三护罩5与第一护罩3及第二护罩4卡扣连接的稳定性。第一抵臂33与第二抵臂43对称。第二倒钩510背对第二抵臂43,第二卡槽42设有第三内缘420、与第三内缘420相对的第四内缘421,第三内缘420与第二抵臂43位于第三卡扣51的相反两侧,第三卡扣51贴靠于第三内缘420,第三卡扣51被夹在第三内缘420与第二抵臂43之间,第二抵臂43连接于第四内缘421,第二抵臂43朝向第三卡扣51倾斜延伸;第二护罩4设有第二装配端,第二装配端设有第三顶壁44,第二抵臂43自第三顶壁44朝向第三卡扣51倾斜延伸。第二卡槽42贯穿第三顶壁44。第一护罩3与第三护罩5之间的卡扣机构还包括相配合的第二卡扣52与第一挡筋35,第二护罩4与第三护罩5之间的卡扣机构还包括相配合的第四卡扣53与第二挡筋45,所述第二卡扣52设于第一护罩3与第三护罩5之一,第一挡筋35设于第一护罩3与第三护罩5之另一,所述第四卡扣53设于第二护罩4与第三护罩5之一,第二挡筋45设于第二护罩4与第三护罩5之另一。两个第一通孔30、第二卡扣52、第四卡扣53及两个第二通孔40六者沿着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构成一排;第二卡扣52、第四卡扣53分别设于第三护罩5构成第三护罩5的一部分,第一挡筋35设于第一护罩3构成第一护罩3的一部分,第二挡筋45设于第二护罩4构成第二护罩4的一部分,第二卡扣52抵压于第一挡筋35,第四卡扣53抵压于第二挡筋45;进一步的,第二卡扣52朝向第二挡筋45所在的一侧抵压第一挡筋35,第四卡扣53朝向第一挡筋35所在的一侧抵压第二挡筋45;第二卡扣52与第四卡扣53共同夹持第一挡筋35及第二挡筋45。第二卡扣52设有第一筋位520,第四卡扣53设有第二筋位530,第二卡扣52通过第一筋位520抵压于第一挡筋35,第四卡扣53通过第二筋位530抵压于第二挡筋45。第三卡扣51与第一卡扣50对称,第四卡扣53与第二卡扣52对称。第三护罩5设有第一顶壁54,连通管位于第一顶壁54与电机17之间,第二卡扣52设有第一板部521,第四卡扣53设有第二板部531,第一板部521、第二板部531分别自第一顶壁54一体延伸出,第一筋位520与第一板部521一体成型并将第一板部521与第一挡筋35间隔开,第二筋位530与第二板部531一体成型并将第二板部531与第二挡筋45间隔开,第一筋位520的一端、第二筋位530的一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顶壁54,如此设计,利于兼顾第二卡扣52、第四卡扣53的强度与灵巧性,如此设置的第一筋位520与第二挡筋45使得第二卡扣52、第四卡扣53不容易断裂,同时避免使得第二卡扣52、第四卡扣53变得笨重难以变形而对第三护罩5安装到位形成过大的安装阻力。第一板部521、第二板部531分别自第一顶壁54朝向电机17延伸,第一筋位52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挡筋35的长度方向,第二筋位53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挡筋45的长度方向,第一筋位520、第二挡筋45分别朝向电机17延伸。第二卡扣52、第四卡扣53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顶壁54,第二顶壁34、第三顶壁44分别至少部分被第一顶壁54遮挡,第一挡筋35设于第二顶壁34并位于第二顶壁34与第一顶壁54之间,第二挡筋45设于第三顶壁44并位于第三顶壁44与第一顶壁54之间。第一护罩3设有罩于第一泵盖20的第一罩体36,第一装配端一体连接于第一罩体36,第二护罩4设有罩于第二泵盖21的第二罩体46,第二装配端一体连接于第二罩体46,第一挡筋35设于第一装配端构成第一装配端的一部分,第二挡筋45设于第二装配端构成第二装配端的一部分,第一挡筋35与第一罩体36之间形成第一凹槽37,第二挡筋45与第二罩体46之间形成第二凹槽47,第二卡扣52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一凹槽37,第四卡扣53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二凹槽47。第一挡筋35、第二挡筋45、第一凹槽37、第二凹槽47分别至少部分被第一顶壁54遮挡。第一散热通孔31开设于第一罩体36的顶壁,第二散热通孔41开设于第二罩体46的顶壁。第二卡扣52与第四卡扣53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第二方向平行于电机17转轴170,第一护罩3设有两个第一卡扣50,第二护罩4设有两个第三卡扣51,第一倒钩500位于第一卡扣50的背对第三卡扣51的一侧,第二倒钩510位于第三卡扣51的背对第一卡扣50的一侧,第三护罩5设有一一对应于两个第一卡扣50的两个第一让位缺口55、一一对应于两个第三卡扣51的两个第二让位缺口56,两个第一让位缺口55位于第二卡扣52在第三方向上的相反两侧,两个第二让位缺口56位于第四卡扣53在第四方向上的相反两侧,第三方向及第四方向垂直于电机17转轴170,其中一第一让位缺口55、其中一第一卡扣50、其中一第三卡扣51、其中一第二让位缺口56在平行于电机17转轴170的方向上依次排列,其中另一第一让位缺口55、其中另一第一卡扣50、其中另一第三卡扣51、其中另一第二让位缺口56在平行于电机17转轴170的方向上依次排列。如此设计,卡扣的布局更充分,利于卡扣连接的稳定,同时,让位缺口方便带倒钩的第一卡扣50及第三卡扣51脱模或制作。第三护罩5装配于第一护罩3及第二护罩4,第三护罩5遮盖第一装配端及第二装配端,第一装配端供与第三护罩5装配,第二装配端供与第三护罩5装配,第三护罩5设有相对的第一侧壁570与第二侧壁571、连接第一顶壁54与第二侧壁571的连接板58,第一顶壁54连接第一侧壁570与第二侧壁571,连接板58的顶边一体连接于第一顶壁54,第一侧壁570与第二侧壁571位于第一顶壁54的相反两侧,第一装配端设有相对的第三侧壁380与第四侧壁381,第二顶壁34连接第三侧壁380与第四侧壁381,第二装配端设有相对的第五侧壁480与第六侧壁481,第三顶壁44连接第五侧壁480与第六侧壁481,第一侧壁570抵压于第三侧壁380及第五侧壁480,第二侧壁571抵压于第四侧壁381及第六侧壁481,第一侧壁570与第二侧壁571夹持第三侧壁380与第四侧壁381,第一侧壁570与第二侧壁571夹持第五侧壁480与第六侧壁481。第二顶壁34位于第一顶壁54与连通管之间,第三顶壁44位于第一顶壁54与连通管之间,第三侧壁380、第四侧壁381、第五侧壁480、第六侧壁481位于第一侧壁570与第二侧壁571之间。第一侧壁570与第三侧壁380之一设有第三筋位572,第三筋位572抵压于第一侧壁570与第三侧壁380之另一;第二侧壁571与第四侧壁381之一设有第四筋位573,第四筋位573抵压于第二侧壁571与第四侧壁381之另一;第一侧壁570与第五侧壁480之一设有第五筋位574,第五筋位574抵压于第一侧壁570与第五侧壁480之另一;第二侧壁571与第六侧壁481之一设有第六筋位575,第六筋位575抵压于第二侧壁571与第六侧壁481之另一。第三筋位572设有导引第一侧壁570与第三侧壁380装配的第三斜边576;第四筋位573设有导引第二侧壁571与第四侧壁381装配的第四斜边577;第五筋位574设有导引第一侧壁570与第五侧壁480装配的第五斜边578;第六筋位575设有导引第二侧壁571与第六侧壁481装配的第六斜边579。第三筋位572、第五筋位574分别设于第一侧壁570,第四筋位573、第六筋位575分别设于第二侧壁571,第一侧壁570通过第三筋位572抵压于第三侧壁380,第二侧壁571通过第四筋位573抵压于第四侧壁381,第一侧壁570通过第五筋位574抵压于第五侧壁480,第二侧壁571通过第六筋位575抵压于第六侧壁481。第三筋位572的一端、第五筋位574的一端、第四筋位573的一端、第六筋位575的一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顶壁54。第三筋位572的长度方向、第四筋位573的长度方向、第五筋位574的长度方向、第六筋位575的长度方向分别垂直于电机17转轴170。装配时,先将第一护罩3通过螺钉锁固于第一泵盖20及将第二护罩4通过螺钉锁固于第二泵盖21,第一护罩3、第二护罩4固定好了之后,再将第三护罩5下压装配至第一护罩3及第二护罩4:第一卡扣50插入于第一卡槽32,第三卡扣51插入于第二卡槽42,第二卡扣52插入于第一凹槽37,第四卡扣53插入于第二凹槽47;第一卡扣50被第一内缘320与第一抵臂33夹持,第三卡扣51被第三内缘420与第二抵臂43夹持,第二卡扣52与第四卡扣53共同夹持第一挡筋35及第二挡筋45,从而第三护罩5稳定在第一护罩3及第二护罩4上并罩在连通管上。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压缩泵,包括第一泵盖、第二泵盖、连在第一泵盖与第二泵盖之间的连通管、罩在第一泵盖上的第一护罩、罩在第二泵盖上的第二护罩,其特征在于:空气压缩泵还包括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间隔开的或有接触且非一体连接的第三护罩,第三护罩罩在连通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第三护罩与连通管、第一泵盖、第二泵盖皆不接触,第一护罩固定于第一泵盖,第二护罩固定于第二泵盖,第三护罩装配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第三护罩是借由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第一护罩、第二护罩分别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第一护罩通过两颗螺钉固定于第一泵盖并设有供固定第一护罩的所述两颗螺钉穿入的两个第一通孔,第二护罩通过两颗螺钉固定于第二泵盖并设有供固定第二护罩的所述两颗螺钉穿入的两个第二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及两个第二通孔四者沿着第一方向排成居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两者的相反两侧间的正中位置的一排,第一方向平行于电机转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连通管与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皆不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连通管包括第一连通管与第二连通管,第一泵盖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二泵盖设有第三腔室、第四腔室,第一连通管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第二连通管连通第二腔室与第四腔室,第四腔室中的压缩的空气是由第二连通管流入第二腔室,第二连通管与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皆不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所述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设于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一,第一卡槽设于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另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设于第三护罩构成第三护罩的一部分,第一卡槽设于第一护罩构成第一护罩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卡槽为贯通槽,所述第一卡扣设有穿过第一卡槽的第一倒钩,所述第一卡扣插入于第一卡槽。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设于第三护罩,第一卡槽设于第一护罩,第一护罩还设有抵压于第一卡扣的第一抵臂。10.一种空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储气罐、连接空气压缩泵与储气罐的输气管路。
百度查询: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压缩泵及空压机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