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包括除尘除雾装置和多个环绕式换热器,除尘除雾装置设置在脱硫吸收塔和或净烟气烟道内,多个环绕式换热器被设置为环绕在脱硫吸收塔和或净烟气烟道外,多个环绕式换热器之间被设置为相互串联和或并联,多个环绕式换热器与除尘除雾装置相连通,使得换热介质在多个环绕式换热器中流动并与环境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以降温,降温后的换热介质进入除尘除雾装置中并与饱和湿烟气进行热量交换以消白烟;本发明能够完美的结合现有“消白”环保要求与超低排放的环保要求,利用高效除尘除雾装置作为“消白”中烟气冷凝,同时达到去除湿烟气雾滴和粉尘的效果。
主权项:1.一种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除雾装置和多个环绕式换热器,所述除尘除雾装置设置在脱硫吸收塔和或净烟气烟道内,所述多个环绕式换热器被设置为环绕在脱硫吸收塔和或净烟气烟道外,所述多个环绕式换热器之间被设置为相互串联和或并联,所述多个环绕式换热器与所述除尘除雾装置相连通,使得换热介质在所述多个环绕式换热器中流动并与环境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以降温,降温后的所述换热介质进入除尘除雾装置中并与饱和湿烟气进行热量交换以消白烟,所述环绕式换热器包括换热介质流动通道、环境空气流动通道和用于间隔所述换热介质流动通道和所述环境空气流动通道并用于所述换热介质流动通道和所述环境空气流动通道之间交换热量的间隔部件,所述间隔部件具有用于与环境空气进行交换热量的接触面。
全文数据:一种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烟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可用于火力发电厂、钢铁厂、造纸厂、玻璃厂、化工厂等尾气处理系统。背景技术现有燃煤尾气排放时,要经过一系列环保工艺,如脱硝、脱硫、除尘等。现有烟气脱硫主流技术为湿法脱硫,湿法脱硫后的烟气为饱和湿烟气,从烟囱外排到大气中会产生“白烟”现象。现有的除尘除雾消白技术,一般采用单独的多层除雾器+单独的塔内冷浆喷淋降温方式,但这方法存在许多弊端:1、喷淋冷浆是给饱和烟气降温的常用方法,虽然能降低烟气温度和含水量,但由于冷浆喷淋会有小浆液雾滴随烟气排出,会造成粉尘含量偏高;2、单纯靠喷淋冷浆的方式降低含水量以达到消白效果,这种方式适用范围窄对环境温湿度要求高,且能耗高经济性差;3、需要独立的多层除雾器结构,占用空间大,且其结构和实施方式,不利于冲洗或者清理,运行一段时间后,除了会遭遇腐蚀问题,设备本体也会产生堵塞结垢问题。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耗小、成本低、可靠性高、性能稳定的除尘除雾消烟气一体化系统。发明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能耗小、成本低、可靠性高、性能稳定的除尘除雾消烟气一体化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包括除尘除雾装置和多个环绕式换热器,除尘除雾装置设置在脱硫吸收塔和或净烟气烟道内,多个环绕式换热器被设置为环绕在脱硫吸收塔和或净烟气烟道外,多个环绕式换热器之间被设置为相互串联和或并联,多个环绕式换热器与除尘除雾装置相连通,使得换热介质在多个环绕式换热器中流动并与环境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以降温,降温后的换热介质进入除尘除雾装置中并与饱和湿烟气进行热量交换以消白烟。进一步地,环绕式换热器包括换热介质流动通道、环境空气流动通道和用于间隔换热介质流动通道和环境空气流动通道并用于换热介质流动通道和环境空气流动通道之间交换热量的间隔部件,间隔部件具有用于与环境空气进行交换热量的接触面。进一步地,间隔部件的数量为多个,并组成多个重复的间隔部件组,间隔部件组包括第一间隔部件和第二间隔部件,换热介质流动通道由第一间隔部件和第二间隔部件限定而成,环境空气流动通道由相邻的两个间隔部件组限定而成。进一步地,第一间隔部件和第二间隔部件为一体成型,或者间隔部件组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间隔部件和第二间隔部件的连接件,或者间隔部件组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间隔部件和第二间隔部件的焊接材料。进一步地,第一间隔部件和第二间隔部件为板状。进一步地,间隔部件组为中空板,换热介质流动通道由中空板的中空结构限定而成。进一步地,相邻两个中空板的间距为10~80mm。进一步地,多个中空板在截面方向上以平行方式布置。进一步地,中空板具有正弦波形截面。进一步地,中空板的壁面在垂直于正弦波形截面的方向上以直线、折线、曲线或圆弧形状延伸。进一步地,正弦波形为包括半个或以上波长的正弦波形状。进一步地,中空板靠近环境空气流动入口的一端和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端分别具有延伸部。进一步地,延伸部为实心结构。进一步地,间隔部件的数量为多个,间隔部件为中空管,环境空气流动通道为由相邻的两个间隔部件的外壁限定而成,换热介质流动通道由间隔部件的内壁限定而成。进一步地,环绕式换热器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部件组件,每个间隔部件组件包括多个间隔部件。进一步地,相邻两个间隔部件之间的距离为10~80mm。进一步地,多个间隔部件在截面方向上以对齐或错开的方式布置。进一步地,多个间隔部件组件之间采用串联或并联连接。进一步地,间隔部件的截面为类圆形封闭性曲线。进一步地,间隔部件的壁面在垂直于类圆形封闭形曲线的截面的方向上以直线、折线、曲线形状延伸。进一步地,环绕式换热器的两端设有缓冲水箱,缓冲水箱能容有50~200L的循环水量。优选的,循环水量根据环绕式换热器的数量来设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尘除雾消白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种除尘除雾装置和多个环绕式换热器;2将除尘除雾装置设置在脱硫吸收塔和或净烟气烟道内,多个环绕式换热器被设置为环绕在脱硫吸收塔和或净烟气烟道外,除尘除雾装置与多个环绕式换热器;3换热介质在除尘除雾装置中与烟气进行热量交换以升温;4升温的换热介质从除尘除雾装置流动至环绕式换热器中,并在多个环绕式换热器中自循环以与环境空气进行热量交换而降温;5降温的换热介质从环绕式换热器流动至除尘除雾装置中,如此形成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除尘除雾消白一体化系统能够完美的结合现有“消白”环保要求与超低排放的环保要求,利用高效除尘除雾装置作为“消白”中烟气冷凝,同时达到去除湿烟气雾滴和粉尘的效果。2.本发明的除尘除雾消白一体化系统投资小,其高效除尘除雾装置与消白结合,相较于原有单独设置的多层除雾器装置和单独设置的塔内换热系统,总投资节省50%以上。3.运行能耗低,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发展战略。4.环绕式换热器最优地采用耐腐蚀塑料材质,可靠性高,避免了腐蚀现象。5.布置合理,均匀,适合冲洗及吹扫清洁,避免了堵塞结垢现象。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换热介质流在脱硫吸收塔及环绕式换热器间的工作原理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换热介质流在脱硫吸收塔及环绕式换热器间的工作原理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中空管的截面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带翅片式中空管的截面图;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直线型中空管沿换热介质流动方向的截面图;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折线型中空管沿换热介质流动方向的截面图;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曲线型中空管沿换热介质流动方向的截面图;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圆弧型中空管沿换热介质流动方向的截面图;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多个中空管间对齐布置的截面图;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多个中空管间错开布置的截面图;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直线型中空板沿换热介质流动方向的截面图;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正弦波形中空板沿换热介质流动方向的截面图;图14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折线形中空板沿换热介质流动方向的截面图;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多个中空板间平行布置的截面图;图16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冷介质环境空气的流动原理图;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换热介质流在净烟气烟道及环绕式换热器间的流动原理图;图19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除尘除雾装置11安装在脱硫吸收塔19内,环绕式换热器安装在脱硫吸收塔19外,换热介质在环绕式换热器和除尘除雾装置11间循环。锅炉尾烟气经电除尘器后烟尘浓度以≤20mgNm3进入脱硫吸收塔19。在脱硫吸收塔19内设4~5层喷淋层,烟气经过喷淋层后成饱和湿烟气,饱和湿烟气经过除尘除雾装置11后降温从而析出尘和或雾,变成不饱和的净烟气从而减少“白烟”的产生。箭头100代表烟气流动的方向。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环绕式换热器设有两个。第一环绕式换热器121设置在脱硫吸收塔19外的第一侧,第二环绕式换热器122相对第一环绕式换热器121设置在脱硫吸收塔19外的第二侧。第一环绕式换热器121向脱硫吸收塔19内的除尘除雾装置11供应冷却的换热介质,冷却的换热介质与经过除尘除雾装置11的饱和湿烟气发生热交换,以使饱和湿烟气降温从而析出大量的水汽,产生的水汽自动寻找残余微小雾滴和烟气中的微小粉尘作为凝结核,微小雾滴和微小粉尘吸附大量水汽后长大,对烟气进行冷凝能够起到“消白”的作用同时达到去除湿烟气雾滴和粉尘的效果。与此同时,换热介质吸收热量后升温,升温的换热介质经由除尘除雾装置11输出到第二环绕式换热器122,升温的换热介质依次流经第二环绕式换热器122和第一环绕式换热器121,并且与环境空气冷源间壁式换热以降温,降温后的换热介质再次经由第一环绕式换热器121供应进入除尘除雾装置11中,如此形成循环,换热介质在环绕式换热器中自循环以降温。箭头200指出了换热介质流动的方向,箭头300表示环境空气流动的方向。其它实施例中,环绕式换热器设置有多个,具体的,如图3所示,多个环绕式换热器环脱硫吸收塔19均匀分布,一级环绕式换热器124向脱硫吸收塔19内的除尘除雾装置11供应冷却的换热介质,冷却的换热介质与经过除尘除雾装置11的饱和湿烟气发生热交换,以使饱和湿烟气降温,与此同时,换热介质吸收热量后升温,升温的换热介质经由除尘除雾装置11输出到二级环绕式换热器123,二级环绕式换热器123中的换热介质经过三级、四级甚至多级环绕式换热器的降温后回到一级环绕式换热器124,如此形成循环,换热介质在多级环绕式换热器中自循环以降温。箭头200指出了换热介质流动的方向,箭头300表示环境空气流动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环绕式换热器包括换热介质流动通道1212、环境空气流动通道和用于间隔所述换热介质流动通道1212和所述环境空气流动通道并用于所述换热介质流动通道1212和所述环境空气流动通道之间交换热量的间隔部件,所述间隔部件具有用于与环境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接触面。换热介质被设置为能够在换热介质流动通道1212内流动,本实施例中的换热介质为水,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油。本实施例中环绕式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水箱和出口水箱,入口水箱和出口水箱均与环绕式换热器中的中空板或中空管连通,换热介质通过入口水箱进入环绕式换热器,并在其中进行冷却,随后从出口水箱排出进入下一个环绕式换热器。入口水箱和出口水箱容有50~200L的循环水量。优选的,循环水量根据环绕式换热器的数量来设置。本实施例中,间隔部件的数量为多个,间隔部件采用中空管1211,中空管1211的截面为类圆形封闭曲线,中空管1211具有光滑外壁见图4,在其它实施例中,中空管1211的外壁上布置有翅片见图5。环境空气流动通道由相邻中空管1211的外壁限定而成,换热介质流动通道1212由中空管1211的内壁限定而成,中空管1211的一端为换热介质的流动入口,中空管1211的另一端为换热介质的流动出口,换热介质的流动入口和流动出口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中空管1211上。优选地,环境空气流动通道为相邻中空管1211的外壁间构成的文丘里式流道。在其它实施例中,中空管1211也可以是同心管,环境空气流动通道为由同心管中内管与外管间的夹层和相邻同心管的外壁限定而成。中空管1211的壁面在垂直于正弦波形截面的方向上以直线见图6、折线见图7、曲线见图8或圆弧形状见图9延伸。相邻两个中空管1211之间的距离为10~80mm,优选为40mm。多个中空管1211组成一个或多个重复的中空管组件,每个中空管组件中中空管1211的数量优选为4~200个。多个中空管组件之间采用串联或并联连接。多个中空管1211在截面方向上以对齐见图10或错开见图11的方式布置。在其它实施例中,间隔部件的数量为多个,并组成多个重复的间隔部件组。间隔部件还可以采用板状,板状的截面优选为直线形见图12、正弦波形见图13和弯折形见图14。如图15所示,间隔部件组包括第一间隔部件和第二间隔部件,换热介质流动通道1212由第一间隔部件和第二间隔部件限定而成,环境空气流动通道由相邻的两个间隔部件组限定而成。第一间隔部件和第二间隔部件为一体成型,或者间隔部件组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间隔部件和第二间隔部件的连接件,或者间隔部件组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间隔部件和第二间隔部件的焊接材料。优选地,间隔部件组件为中空板,换热介质流动通道1212由中空板的中空结构限定而成。相邻两个中空板的间距为10~80mm,优选为40mm。多个中空板之间采用串联或并联连接。多个中空板在竖直方向采用平行方式布置。优选地,中空板具有正弦波形截面。其中,正弦波形为包括半个或以上波长的正弦波形状。优选地,正弦波形为包括1.0~2.5个波长的正弦波形状。中空板的壁面在垂直于正弦波形截面的方向上以直线、折线、曲线或圆弧形状延伸。优选地,中空板具有弯折形截面,弯折形包括1~10折。中空板的壁面在垂直于弯折形截面的方向上以直线、折线、曲线或圆弧形状延伸。优选地,中空板为直线形截面,中空板的壁面在垂直于弯折形截面的方向上以直线、折线、曲线或圆弧形状延伸。如图12-15所示,中空板靠近环境空气流动入口的一端和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端分别具有延伸部17。延伸部17为实心结构。本实施例中,环绕式换热器配有除垢装置,除垢装置为配有喷嘴的冲洗管路或配有毛刷的除垢设备。本实施例的除尘除雾装置11为冷凝除尘除雾器,冷凝除尘除雾器包括冷却介质流动通道、烟气流动通道和用于间隔冷却介质流动通道和烟气流动通道并用于冷却介质流动通道和烟气流动通道之间交换能量的间隔部件,该间隔部件具有用于收集烟气中尘和或雾的烟气接触面。间隔部件的数量为多个,并组成多个重复的间隔部件组,间隔部件组包括第三间隔部件和第四间隔部件,冷却介质流动通道由第三间隔部件和第四间隔部件限定而成,烟气流动通道由相邻的两个间隔部件组限定而成。具体地,第三间隔部件和第三间隔部件为板状。间隔部件组优选为中空板,冷却流动通道由中空板的中空结构限定而成。中空板具有正弦波形截面。中空板的壁面在垂直于正弦波形截面的方向上以直线、折线、曲线或圆弧形状延伸。中空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钩部;钩部位于正弦波形的波峰和或波谷处。本实施例的冷凝除尘除雾器中的中空板式间隔部件组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换热装置中的中空板式间隔部件组的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冷凝除尘除雾器中的间隔部件为中空管,烟气流动通道由多个间隔部件的外壁限定而成,冷却介质流动通道由间隔部件的内壁限定而成。具体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环绕式换热器中的中空管1211式间隔部件的结构。为进一步降低烟尘含量,可以采用两级或者多级冷凝除尘除雾器,使得烟气中的烟尘含量≤5mgNm3甚至更低。在其它实施例中,烟气雾滴预分离器13与冷凝除尘除雾器配合使用,烟气雾滴预分离器13在烟气流动方向上安装在冷凝除尘除雾器的上游。优选的,烟气雾滴预分离器13为管式除雾器和或屋顶式除雾器。具体地,如图1所示,锅炉尾烟气进入脱硫吸收塔19内,依次经过烟气雾滴预分离器13和冷凝除尘除雾器的除尘和或除雾,最终获得的净烟气并从烟道口排出。烟气雾滴预分离器13的具体结构已在在先申请CN105983287A中述及。在其它实施例中,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还包括烟气降温装置15、烟气升温装置16和循环介质控制设备和冲洗和吹扫设备14。烟气降温装置15设置于原烟气烟道内,更具体地,烟气降温装置15设置在电除尘前方或后方原烟气段,较优地,设置在电除尘后方原烟气段。烟气升温装置16设置在脱硫吸收塔19和或净烟气烟道18内。冲洗和吹扫设备14设置在烟气降温装置15和烟气升温装置16的上游和或下游,以确保换热装置的清洁运行。图1显示了原烟气烟道100内烟气降温装置15的下游设置了冲洗和吹扫设备14。在脱硫吸收塔19出口段,如图1所示,烟气升温装置16的下游设置了冲洗和吹扫设备14,在净烟气烟道18内,烟气升温装置16的下游设置了冲洗和吹扫设备14。锅炉尾烟气经电除尘器后以≤20mgNm3进入原烟气烟道,在原烟气烟道内,通过循环介质控制设备输送来的循环介质在烟气降温装置15中与原烟气进行热量交换,使原烟气降温,同时使循环介质升温。升温后的循环介质通过循环介质控制设备输送到脱硫吸收塔19和或净烟气烟道18内的烟气升温装置16。通过循环介质控制设备从烟气降温装置15输送来的升温后的换热介质在烟气升温装置16中与净烟气进行热量交换,使净烟气升温,同时使循环介质降温,降温后的换热介质又通过换热介质控制设备输送到烟气降温装置15,如此形成循环。较优地,烟气升温装置16同时设置在脱硫吸收塔19和净烟气烟道18内。具体地,如图1所示,锅炉尾烟气进入原烟道内经过烟气降温装置15降温,降温后的烟气经过4~5层喷淋层喷淋形成饱和湿烟气,饱和湿烟气再经过烟气雾滴预分离器和或冷凝除尘除雾器,此时饱和湿烟气中的尘和或雾被析出及沉降成降温的不饱和的净烟气,不饱和的净烟气经过烟气升温装置16的升温,降低了烟囱排放冷凝现象,减少白烟产生。为了提高“消白烟”的效果,烟气降温装置15和或烟气升温装置16设置有一级或多级,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多级的烟气降温装置15和或烟气升温装置16中,循环介质从第一级流动至最后一级,第一级的烟气降温装置15和或烟气升温装置16设置在烟气下游,最后一级的烟气降温装置15和或烟气升温装置16设置在烟气上游。这样的设置使得最热的换热介质在相对于温度高的烟气处,而稍冷的换热介质在温度相对低的烟气处,以保证热量的充分利用。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用风机20代替环绕式换热器,将风机20设置在脱硫吸收塔19外的第一侧,向除尘除雾装置11中不断鼓吹冷介质环境空气,冷介质环境空气与饱和湿烟气进行热量交换以使饱和湿烟气降温同时使冷介质环境空气升温,升温的冷介质环境空气从脱硫吸收塔19的相对风机的另一侧出去。实施例2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除尘除雾装置21安装在净烟气烟道28内,环绕式换热器安装在净烟气烟道28外,换热介质在环绕式换热器和除尘除雾装置21间循环。净烟气是指经过除尘除雾装置21除尘和或雾的烟气,净烟气烟道28位于脱硫塔出口以使净烟气流动。锅炉尾烟气经电除尘器后烟尘浓度以≤20mgNm3进入脱硫吸收塔19,在脱硫吸收塔19内设4~5层喷淋层,烟气经过喷淋层后成饱和湿烟气,饱和湿烟气经过净烟气烟道28内的除尘除雾装置21后降温从而析出尘和或雾,变成不饱和的净烟气从而减少“白烟”的产生。箭头100代表烟气流动的方向。本实施例的各项设计包括换热介质冷却的结构以及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的其它装置的结构参见实施例1。更进一步地,如果净烟气烟道28的空间有限或者提高产品分离性能,可以将净烟气烟道28内的冷凝除尘除雾器设计成V型,即屋顶式设计。V型的尖顶方向和烟气流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优选地选用和烟气流方向逆向从而提高产品的结构稳定性。在其它实施例中,用风机20代替环绕式换热器,将风机20设置在净烟气烟道28外的第一侧,向除尘除雾装置21中不断鼓吹冷介质环境空气,冷介质环境空气与饱和湿烟气进行热量交换以使饱和湿烟气降温同时使冷介质环境空气升温,升温的冷介质环境空气从净烟气烟道28的相对风机的另一侧出去。实施例3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除尘除雾装置31安装在脱硫吸收塔39和净烟气烟道38内,环绕式换热器安装在脱硫吸收塔39和净烟气烟道38外。锅炉尾烟气经电除尘器后烟尘浓度以≤20mgNm3进入脱硫吸收塔39,在脱硫吸收塔39内设4~5层喷淋层,烟气经过喷淋层后成饱和湿烟气,饱和湿烟气经过脱硫吸收塔39和净烟气烟道38内的除尘除雾装置31后降温从而析出尘和或雾,变成不饱和的净烟气从而减少“白烟”的产生。箭头100代表烟气流动的方向。本实施例的各项设计包括环绕式换热器的结构以及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的其它装置参见实施例1。更进一步地,如果净烟气烟道38的空间有限或者提高产品分离性能,可以将净烟气烟道38内的冷凝除尘除雾器设计成V型,即屋顶式设计。V型的尖顶方向和烟气流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优选地选用和烟气流方向逆向从而提高产品的结构稳定性。在其它实施例中,用风机20代替环绕式换热器,将风机20设置在净烟气烟道38外的第一侧,向除尘除雾装置31中不断鼓吹冷介质环境空气,冷介质环境空气与饱和湿烟气进行热量交换以使饱和湿烟气降温同时使冷介质环境空气升温,升温的冷介质环境空气从净烟气烟道38的相对风机的另一侧出去。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除雾装置和多个环绕式换热器,所述除尘除雾装置设置在脱硫吸收塔和或净烟气烟道内,所述多个环绕式换热器被设置为环绕在脱硫吸收塔和或净烟气烟道外,所述多个环绕式换热器之间被设置为相互串联和或并联,所述多个环绕式换热器与所述除尘除雾装置相连通,使得换热介质在所述多个环绕式换热器中流动并与环境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以降温,降温后的所述换热介质进入除尘除雾装置中并与饱和湿烟气进行热量交换以消白烟。2.如权利要求1述的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其中,所述环绕式换热器包括换热介质流动通道、环境空气流动通道和用于间隔所述换热介质流动通道和所述环境空气流动通道并用于所述换热介质流动通道和所述环境空气流动通道之间交换热量的间隔部件,所述间隔部件具有用于与环境空气进行交换热量的接触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其中,所述间隔部件的数量为多个,并组成多个重复的间隔部件组,所述间隔部件组包括第一间隔部件和第二间隔部件,所述换热介质流动通道由所述第一间隔部件和所述第二间隔部件限定而成,所述环境空气流动通道由相邻的两个所述间隔部件组限定而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间隔部件和所述第二间隔部件为一体成型,或者所述间隔部件组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间隔部件和所述第二间隔部件的连接件,或者所述间隔部件组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间隔部件和所述第二间隔部件的焊接材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间隔部件和所述第二间隔部件为板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其中,所述间隔部件组为中空板,所述换热介质流动通道由所述中空板的中空结构限定而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其中,相邻两个所述中空板的间距为10~80mm。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其中,多个所述中空板在截面方向上以平行方式布置。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其中,所述中空板具有正弦波形截面。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其中,所述中空板的壁面在垂直于所述正弦波形截面的方向上以直线、折线、曲线或圆弧形状延伸。
百度查询: 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