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申请日:2020-10-22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公开(公告)号:CN112288151B
专利技术分类:.专门适用于行政或管理目的的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或“下料问题”(市场预测或商业活动预测入G06Q30/0202)[2023.01]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灾害应急的灾害链构建与灾害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研究区域,分析并明确灾害链中的灾害事件节点,构建灾害系统;步骤2、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载体三个方面对灾害系统进行分析,步骤3、考虑灾害形成的时空效应以及各灾害间的耦合效应,分析各个次生事件之间的相互演化机制,完成灾害应急的灾害链的构建;步骤4、分别构建台风降水预测模型和水文模型,其中水文模型又包括降雨量模型、产流模型、汇流模型、排水模型、积水模型;步骤5、分析台风、暴雨、洪涝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载体,并分析各灾害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将各灾害模型联系起来,完成灾害链的分析。
专利权项:1.一种面向灾害应急的灾害链构建与灾害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确定研究区域,分析该区域内自然灾害历史数据,研究台风可能引发的危机事件及其可能演化的后果,分析并明确灾害链中的灾害事件节点,构建灾害系统;S2: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载体三个方面对灾害系统进行分析;S3:考虑灾害形成的时空效应以及各灾害间的耦合效应,分析各个次生事件之间的相互演化机制,描述灾害链的成灾机制,完成灾害应急的灾害链的构建;S4:对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进行灾害链的分析,分别构建台风降水预测模型和水文模型,其中水文模型包括降雨量模型、产流模型、汇流模型、排水模型、积水模型;S5:分析台风、暴雨、洪涝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以及承灾载体,并分析各灾害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将步骤S4中建立的各灾害模型联系起来,进行灾害分析;其中,步骤S3包括:S301:构建灾害系统模型:Sl={SG,R,E}式中,Sl表示整个灾害链系统,包括l个灾害事件、事件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所处环境,l≥2;SG表示系统中的l个灾害事件;R表示各个灾害事件间的关系;E表示灾害链所处的环境;S302:获取灾害之间的联系:fSGit,Ri,jt,SGjt=0式中,SGit表示灾害链中的第i个灾害事件在t时刻的状态;SGjt表示灾害链中的第j个灾害事件在t时刻的状态;Ri,jt表示SGit、SGjt二者在t时刻的相互关联关系,f表示t时刻SGit通过作用因子Ri,jt对SGjt产生作用,使得SGi和SGj之间产生联系;S303:根据灾害系统和灾害之间的联系,构建灾害链,灾害链包含多个灾害事件,各灾害事件之间通过关联关系Ri,jt连接而成,并在外界环境E的作用下呈连锁链式结构演化,最终造成一系列灾害后果Ht;S4中构建的降雨量模型为: 式中,q为平均降雨强度;A1是重现期一年时1min的降雨量;P为重现期;t为降雨历时;C为反映降雨强度随重现期的参数,令A=167A11+ClgP,得到: 构建降雨量模型的步骤包括:S4011:建立降雨强度与重现期之间的关系,根据降雨强度推算重现期;S4012:根据重现期计算参数A,b,n,计算方式如下:n=0.762-0.023lnP–0.836b=14.314+0.248lnP–0.836当重现期在1~10a时,A=16.351+2.564lnP–0.836当重现期在10~100a时,A=17.210+2.688lnP–3.422其中A是雨力,重现期的单位是a,表示年,不同重现期对应的A的计算公式不同;b是时间参数,n是暴雨衰减指数;S4013:求雨峰前后的瞬时降雨强度表达式:it表示瞬时降雨强度,平均降雨强度q与瞬时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则瞬时降雨强度表达式为: 则雨峰前后的瞬时降雨强度表达式: 将上式化简得: 其中,i't表示雨峰前的瞬时降雨强度,i”t表示雨峰后的瞬时降雨强度,雨峰的相对位置用雨峰系数η表示,取值范围为0~1,由历史降雨资料获得;ta为雨峰前的降雨历时,对应的瞬时降雨强度为ia;tb为雨峰后的降雨历时,对应的瞬时降雨强度为ib;构建产流模型的方法包括:S4021:计算下渗率f:f=fc+f0-fce-kt'式中,f0为初始入渗率;fc为稳定入渗率;k为衰减系数;S4022:获得产流速率计算公式:地表尚未出现雨水流动的阶段称为初损阶段,降雨总量达到初损的时刻为ts,得到产流速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t为产流速率,mmmin;构建汇流模型的方法包括:S4031:计算等流时面上的产流量,第iΔt和第i-1Δt等流时线之间的区域面积为Si,在其上的产流量为: 式中,Ii为产流量;S4032:计算等流时面上的汇流量: 式中,Qi为第i个等流时面上的汇流量;Ii为该区域的产流量;为第i条等流时线到出水口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径流系数;每个等流时面包含多种类型的地块,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出每个区域的平均径流系数,公式如下: 式中,Si为第iΔt和第i-1Δt等流时线之间的区域面积;为对应各地块类型的径流系数;S4033:计算整个子流域的汇流量Q:Q=∑Qi;步骤S4中构建的排水模型的方法具体包括:采用经验公式进行排水能力计算:D=Kd0+d'0式中,D为排水效率;d0为排涝模数;K为综合系数;d'0为特殊原因导致的排水能力的变化;排涝模数d0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Rp为设计日降雨量;F为排水口流域的面积;m为峰量指数,反映洪峰与洪量的关系;λ为递减指数,反映排涝模数与排水口流域面积的关系;步骤S4中构建的积水模型为:Qz=∑[Qi-D·Si·Δti]式中,Qz为积水点积水量。
百度查询: 武汉大学 一种面向灾害应急的灾害链构建与灾害分析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