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广东省闪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胡红斌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广东省闪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UV灯管的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1741575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4-08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010652564.9,技术领域涉及:H05B47/10;该发明授权一种UV灯管的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是由胡红斌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0-07-08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UV灯管的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一种UV灯管的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UV灯管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源供电电路、驱动电路、升压电路和UV灯管,其特征是还包括电流反馈电路和MCU单片机,其中,电源供电电路分别与MCU单片机和驱动电路电连接,MCU单片机、驱动电路、升压电路依次电连接之后与UV灯管的一端相连接,UV灯管的另一端通过电流反馈电路与升压电路电连接。UV灯管的驱动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每次上电启动时,通过MCU单片机的PWM端口驱动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使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轮流导通,从而在变压器T1的次级产生高压的正弦波,该正弦波通过第一电容C1耦合后。本发明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本发明授权一种UV灯管的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UV灯管的驱动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电源供电电路1、驱动电路2、升压电路3和UV灯管6,其特征是还包括电流反馈电路5和MCU单片机4,其中,电源供电电路1分别与MCU单片机4和驱动电路2电连接,MCU单片机4、驱动电路2、升压电路3依次电连接之后与UV灯管6的一端相连接,UV灯管6的另一端通过电流反馈电路5与升压电路3电连接;其中,驱动电路2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接地GND,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1的初级一端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1的初级另一端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MCU单片机4的第一接脚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MCU单片机4的第二接脚电连接;升压电路3包括变压器T1和第一电容C1,变压器T1的次级的一端通过第一电容C1与UV灯管6的一端电连接;电流反馈电路5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变压器T1的次级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MCU单片机4的第三接脚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之间,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GND,第三电阻R3的一端接地GND,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MCU单片机4的第三接脚之间;UV灯管6的另一端接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之间;操作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每次上电启动时,首先由MCU单片机4检测并记录电源供电电路1中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并将其标记为电池的初始电压值,然后通过MCU单片机4的PWM端口驱动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使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轮流导通,从而在变压器T1的次级产生高压的正弦波,该正弦波通过第一电容C1耦合后,加载到UV灯管6上;MCU单片机4逐步调节PWM的输出频率,该输出频率从10KHz开始逐渐加大直到80KHz;与此同时,检测第二电阻R2端反馈过来的电压值,MCU单片机4记录每个频段反馈的电压值;并形成该频段与电压值的对应表;步骤二,当MCU单片机4调节的PWM的输出频率与变压器T1的次级、第一电容C1和UV灯管6三者形成谐振时的谐振频率接近或相等时,UV灯管6发生电离击穿,UV灯管6被点亮,将点亮时的PWM的输出频率记录为本次上电启动的最大工作频率;与此同时,MCU单片机4记录本次上电启动的最大工作频率所对应的电压值和当前的电源供电电路1中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步骤三,MCU单片机4主动下调PWM的当前输出频率,使得PWM的当前输出频率为最大工作频率的60~100%,并且,使UV灯管6工作在稳定亮度。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广东省闪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高赞村委会二环路8号顺德智富园11栋201、301;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