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梁博渊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电力物资储检一体化系统及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1523846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3-25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010408977.2,技术领域涉及:G06Q10/087;该发明授权一种电力物资储检一体化系统及方法是由梁博渊;夏彦卫;徐文涛;臧谦;吴春生;魏刚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0-05-14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电力物资储检一体化系统及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物资储检一体化系统及方法,其包括:仓储管理单元,用于实现对电力物资进行存储、出入库、库存盘点;盲样制作单元,用于对仓储管理单元内的电力物资进行盲样制作;物资质量检测单元,用于对送检的盲样进行检测工作;以及自动运输单元,用于仓储管理单元内部、仓储管理单元与盲样制作单元以及物资质量检测单元之间的物资输送。本发明实现了电力物资“到货入库‑抽样‑送检‑试验检测‑入库存储”即仓储‑检测一体化自动作业,有效缩短中心库物资抽检周期,提高中心库物资周转率。对于工程紧要物资可实现到货即可检、入库即合格、出库即可用,最快速度响应工程建设需求,提升中心库物资供应保障能力。
本发明授权一种电力物资储检一体化系统及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电力物资储检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仓储管理单元,用于实现对电力物资进行存储、出入库、库存盘点;盲样制作单元,用于对仓储管理单元内的电力物资进行盲样制作;盲样制作单元包括盲样制作装置、空压机、标签剥离机,盲样制作装置包括盲样制作工位、取标贴标装置、运动载体、铭牌识别装置以及控制柜,通过铭牌识别装置获取配电变压器铭牌信息,控制柜下发操作指令,运动载体搭载取标贴标装置完成取标、贴标作业,盲样制作工位的主体为中空圆柱形托盘,托盘由电机驱动,与盲样制作装置对应位置的链条输送线断开,盲样制作工位位于链条输送线的断开位置,在托盘上设置输送链条,且当托盘旋转到一定位置时输送链条的两端与断开的链条输送线两端相对;取标贴标装置包括与空压机连通的海绵吸盘,用于吸取标签,并将标签贴附到物资上,利用空压机在海绵吸盘的空腔内产生负压,使海绵吸盘通过空气压差原理完成取标作业,在海绵吸盘上设有用于监测海绵吸盘内部空气压力状态的负压传感器,对取标贴标动作过程进行空气压力监控,海绵吸盘与空压机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用于调节海绵吸盘内部气压的节流阀,控制海绵吸盘内部气压使标签被吸取;物资质量检测单元,用于对送检的盲样进行试验检测工作,物资质量检测单元包括试验检测系统、运输系统、安防系统以及中央控制系统;所述试验检测系统包括若干个检测工位,所述检测工位包括人机交互终端以及试验装置;运输系统用于送检物资在物资质量检测单元内的物流运输;安防系统用于试验检测期间的安全防护;中央控制系统用于试验检测系统、运输系统、安防系统之间的协调管理控制,以及物资质量检测单元与仓储管理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试验检测系统由检测工位组成,检测工位按照送检物资种类分类建设,送检物资到达检测工位,正确完成试验接线后,试验检测系统根据检测试验计划实现一键自动检测,自动生成试验方案、自动流程控制、自动切换试验接线、自动试验检测,检测完成自动生成试验报告;中央控制系统包括试验检测管理模块、物流周转管控模块、数据采集与监控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任务计划管理功能模块;试验检测管理模块用于检测试验计划及进度管理、试验报告管理、历史数据查询,物流周转管控模块根据检测试验计划及检测工位状态,生成物流调度指令并向AGV运输车下达,实现送检物资在物资质量检测单元内部物流周转;数据采集与监控模块用于采集各检测工位试验进度信息及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力数据,实时监控检测任务执行情况及环境情况;数据分析处理模块用于试验检测数据分析处理,统计分析不同设备类型、不同试验项目的合格率分布情况,并自动生成报表;以及自动运输单元,用于仓储管理单元内部、仓储管理单元与盲样制作单元以及物资质量检测单元之间的物资输送。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238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