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中国矿业大学;江苏邦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王勇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中国矿业大学;江苏邦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考虑梁与板互作用的混凝土楼盖承载力计算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4491733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3-14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111624642.5,技术领域涉及:G06F30/13;该发明授权一种考虑梁与板互作用的混凝土楼盖承载力计算方法是由王勇;韩冠旭;占德响;刘素萍;王功臣;袁彬;部翼翔;任兆卿;姜亚强;陈振兴;古傲林;张连弟;冯文会;刘嘉文;普为利;马梦男;王为为;耿民腾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1-12-28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考虑梁与板互作用的混凝土楼盖承载力计算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楼盖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领域,公开了一种考虑梁与板互作用的混凝土楼盖承载力计算方法,本发明考虑梁的扭转变形和竖向变形对楼盖承载力的影响,量化了梁对板的约束作用,并应用于楼盖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中,具有理论依据充分,过程简单,结果可靠的优点,计算结果可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本发明授权一种考虑梁与板互作用的混凝土楼盖承载力计算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考虑梁与板互作用的混凝土楼盖承载力计算方法,所述楼盖包括板和支撑板的梁,所述板为矩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均布荷载条件下楼盖形成的屈服线图,考虑梁、板的相互作用,假设屈服线的位置、变化参数;步骤2,采用线性差值的方法求解各板块的屈服线弯矩;步骤3,确定梁与板的长、宽、高参数;步骤4,根据步骤1至3的参数及公式计算出弹簧边界和固定边界处的负弯矩比值M′1M1;弹簧边界和固定边界下的负弯矩比值M′1M1存在以下关系: 其中,k、k’均为参数;步骤5,计算y轴方向在弹性支座约束与固定支座约束下板的负弯矩比值M′1yM1y,x轴方向在弹性支座约束与固定支座约束下板的负弯矩比值M′1xM1x;M′1yM1y的比值关系为: R2=kyGβhb3;M′1x与M1x的比值关系为: R2=kxGβhb3;其中,l为板y轴方向边的长度,l1为y轴方向主梁长度;L为板x轴方向边的长度,L1为x轴方向主梁的长度,G为混凝土的剪切模量,E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D为板的抗弯刚度,β为矩形截面构件扭转系数,h和b分别为梁截面的高度和宽度,h′为板的厚度,μ为泊松比,R1、R2、R1′、R2′、kx、ky均为参数;步骤6,计算梁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Bs和不同边界条件下梁的跨中位移wmax;Bs和wmax为: 其中,Es为梁的钢筋弹性模量,As为梁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h0为梁的有效截面高度,ψ为梁裂缝间的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aE=EsEc,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ρ为梁受拉区纵向钢筋配筋率;rf′为梁的受拉翼缘截面面积与梁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wmax包括两边简支梯形荷载作用下梁的跨中最大位移wmaxa: 其中:q为板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n为梯形斜边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与L1的比值;两边简支三角形荷载作用下梁的跨中最大位移wmaxb: 其中:q2=qnl;一边固支一边简支梯形荷载作用下梁的跨中最大位移wmaxc: 一边固支一边简支三角形荷载作用下梁的跨中最大位移wmaxd: 两边固支梯形荷载作用下梁的跨中最大位移wmaxe: 两边固支简支三角形荷载作用下梁的跨中最大位移wmaxf: 步骤7,计算考虑梁变形时均布荷载q所做的外功W、各板块边界上线所做的内功D、各板块的高度参数hi和各板块的面积参数Si其中i=1、2、3、4…;W的表达式为: 其中,λ=Ll,ξ、ξ′为各板块在x轴方向上的变化参数;D的表达式为: 其中:β0=MxMy;β1=M′yMy;β′1=M″yMy;β2=M′xMx;β″1=M″xMxMx、M′x、M″x、My、M′y、M″y为板不同位置单位宽度的抗弯承载力;步骤8,计算梁发生变形时楼盖的极限荷载q,q的表达式: 其中: A2=[6λ-ξ+ξ′]l2+4h1S1+h2S2+h3S3+h4S4其中,x1、x2分别为x轴向梁的极限位移与板的极限位移的比值;y1、y2分别为y轴向梁的极限位移与板的极限位移的比值,η为各板块在y轴方向上的变化参数。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江苏邦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学路1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