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包括支架本体和固连在支架本体上的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支架本体上固连有连接臂,连接臂上端与运载单元转动连接;支架本体上间隔设置有定位滑杆和夹持装置,定位滑杆、夹持装置均沿支架本体的前后方向滑动连接;第一动力源的驱动端与定位滑杆连接,第二动力源的驱动端与夹持装置连接;定位滑杆的两端、沿其轴向滑接有车身定位装置。本发明优点在于不但能满足汽车装配自动生产节拍及装配品质的需,而且其装配速度、装配精度大大提高,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和装配成品率。

主权项:1.一种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和固连在所述支架本体1上的第一动力源(2)、第二动力源(3);所述支架本体1上固连有连接臂(4),所述连接臂(4)上端与运载单元(5)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上间隔设置有定位滑杆(6)和夹持装置,所述定位滑杆(6)、夹持装置均沿所述支架本体1的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源(2)的驱动端与所述定位滑杆(6)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源(3)的驱动端与所述夹持装置连接;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滑杆(6)的左、右两端、沿其轴向对应滑动连接有左、右车身定位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右L形夹臂(7.1、7.2),所述左、右L形夹臂(7.1、7.2)的水平段均沿所述支架本体1的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位于所述左、右L形夹臂(7.1、7.2)的下端对应连接有左、右模块定位装置;所述左、右模块定位装置包括分别对应固连在所述左、右L形夹臂(7.1、7.2)下端的左、右旋转气缸(15.1、15.2),所述左、右旋转气缸(15.1、15.2)的活塞杆上分别对应固连有左、右模块定位销(16.1、16.2);所述支架本体1顶部铺设有直线滑轨(17),沿所述定位滑杆(6)轴向滑接的连接板(8)底部对应固连有后滑板(18),所述后滑板(18)与所述直线滑轨(17)滑接;位于所述后滑板(18)前端对应位置的所述直线滑轨(17)上滑接有前滑板支架(19),所述左、右L形夹臂(7.1、7.2)沿所述前滑板支架(19)的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位于所述左、右L形夹臂(7.1、7.2)相对端延长方向上的前滑板支架(19)上分别对应固连有左、右伸缩气缸(20.1、20.2),所述左、右伸缩气缸(20.1、20.2)的活塞杆分别与所述左、右L形夹臂(7.1、7.2)对应连接。

全文数据: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背景技术根据总装车间整体制造工艺规划,以及车辆自身设计特点,整车的前端部分需要在主装配线体以外的分装区先分装为前端模块总成,之后将前端模块总成整体配送至主线体旁,再由作业员以模块形式整体装配至车体上。由于整车前端模块包含的零部件较多,主要有前横梁、散热器水箱、散热器风扇、前大灯等零部件,模块整体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安装时至少需要两人同时作业,且装配一致性较难保证,装配品质保证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装配作业困难以及装配品质问题,依据整车前端模块自身结构特点及装配工艺要求,设计一种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辅助装置则非常必要。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装配速度快、装配精度高的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包括支架本体和固连在支架本体上的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所述支架本体上固连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上端与运载单元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本体上间隔设置有定位滑杆和夹持装置,所述定位滑杆、夹持装置均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源的驱动端与所述定位滑杆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源的驱动端与所述夹持装置连接;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滑杆的左、右两端、沿其轴向对应滑动连接有左、右车身定位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右L形夹臂,所述左、右L形夹臂的水平段均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位于所述左、右L形夹臂的下端对应连接有左、右模块定位装置。所述左、右车身定位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沿所述定位滑杆轴向滑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分别竖向滑接有第一车身定位销、第二车身定位销,位于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销、第二车身定位销对应位置的所述连接板顶面上分别固连有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分别穿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销、第二车身定位销对应连接。所述定位滑杆一侧连接有连杆对中机构,所述连杆对中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对应连接。所述连杆对中机构包括中部铰接在所述定位滑杆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对应铰接有左调节杆、右调节杆,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的外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对应连接。所述左、右模块定位装置包括分别对应固连在所述左、右L形夹臂下端的左、右旋转气缸,所述左、右旋转气缸的活塞杆上分别对应固连有左、右模块定位销。所述支架本体顶部铺设有直线滑轨,所述连接板底部对应固连有后滑板,所述后滑板与所述直线滑轨滑接。位于所述后滑板前端对应位置的所述直线滑轨上滑接有前滑板支架,所述左、右L形夹臂沿所述前滑板支架的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位于所述左、右L形夹臂相对端延长方向上的前滑板支架上分别对应固连有左、右伸缩气缸,所述左、右伸缩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所述左、右L形夹臂对应连接。所述支架本体前端设置有左、右把手,所述左、右把手上分别对应连接有左、右控制箱。本发明优点在于不但能满足汽车装配自动生产节拍及装配品质的需,而且其装配速度、装配精度大大提高,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和装配成品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安装至运载单元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发明所述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包括支架本体1和固连在支架本体1上的第一动力源2、第二动力源3;支架本体1上固连有连接臂4,连接臂4上端与运载单元5转动连接;支架本体1上间隔设置有定位滑杆6和夹持装置,定位滑杆6、夹持装置均沿支架本体1的前后方向滑动连接;第一动力源2的驱动端与定位滑杆6连接,第二动力源3的驱动端与夹持装置连接;分别位于定位滑杆6的左、右两端、沿其轴向对应滑动连接有左、右车身定位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右L形夹臂7.1、7.2,左、右L形夹臂7.1、7.2的水平段均沿支架本体1的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位于左、右L形夹臂7.1、7.2的下端对应连接有左、右模块定位装置。支架本体1前端设置有左、右把手21.1、21.2,左、右把手21.1、21.2上分别对应连接有左、右控制箱22.1、22.2。左、右车身定位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沿定位滑杆6轴向滑接的连接板8,连接板8上分别竖向滑接有第一车身定位销9、第二车身定位销10,位于第一车身定位销9、第二车身定位销10对应位置的连接板8顶面上分别固连有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的活塞杆分别穿过连接板8与第一车身定位销9、第二车身定位销10对应连接。左、右模块定位装置包括分别对应固连在左、右L形夹臂7.1、7.2下端的左、右旋转气缸15.1、15.2,左、右旋转气缸15.1、15.2的活塞杆上分别对应固连有左、右模块定位销16.1、16.2。定位滑杆6一侧连接有连杆对中机构,连杆对中机构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8对应连接。连杆对中机构包括中部铰接在定位滑杆6上的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对应铰接有左调节杆14.1、右调节杆14.2,左调节杆14.1、右调节杆14.2的外端分别与连接板8对应连接。支架本体1顶部铺设有直线滑轨17,连接板8底部对应固连有后滑板18,后滑板18与直线滑轨17滑接。位于后滑板18前端对应位置的直线滑轨17上滑接有前滑板支架19,左、右L形夹臂7.1、7.2沿前滑板支架19的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位于左、右L形夹臂7.1、7.2相对端延长方向上的前滑板支架19上分别对应固连有左、右伸缩气缸20.1、20.2,左、右伸缩气缸20.1、20.2的活塞杆分别与左、右L形夹臂7.1、7.2对应连接。使用本使用新型时:首先启动第一动力源2并带动定位滑杆6移动至支架本体1(左、右车身定位装置)的最后端;同时启动第二动力源3并带动夹持装置移动至支架本体1的最前端;通过第一动力源2、第二动力源3的驱动使身定位装置与夹持装置处于最大间距位置,避免身定位装置与夹持装置之间的相互干渉,从而便于将汽车前端模块定位至夹持装置上。然后启动左、右伸缩气缸20.1、20.2并带动左、右L形夹臂7.1、7.2沿前滑板支架19的左右方向滑动;同时启动左、右旋转气缸15.1、15.2并带动左、右模块定位销16.1、16.2转动,通过左、右伸缩气缸20.1、20.2和左、右旋转气缸15.1、15.2的驱动完成对左、右模块定位销16.1、16.2的调整;在左、右模块定位销16.1、16.2位置调整完成后,将汽车前端模块定位至左、右模块定位销16.1、16.2上,同时收缩左、右伸缩气缸20.1、20.2将汽车前端模块加持牢固。之后启动运载单元5将辅助夹具连同汽车前端模块定位运载至安装位置。转动连杆对中机构以调整左、右车身定位装置间的间距,同时启动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分别调整第一车身定位销9、第二车身定位销10上下位置;通过连杆对中机构、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完成对第一车身定位销9、第二车身定位销10的位置调整,并将左、右车身定位装置定位至汽车本体上。启动第一动力源2并控制第一动力源2收缩,此时定位滑杆6在支架本体1上滑动,此过程目的是将汽车前端模块紧顶至汽车本体上,方便汽车前端模块与汽车本体间的安装。安装完成后分别启动第一动力源2、第二动力源3、左、右伸缩气缸20.1、20.2、左、右旋转气缸15.1、15.2、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将辅助夹具与汽车本体和汽车前端模块脱离;然后启动运载单元5,带动辅助夹具移动至初始位置,完成一个安装过程。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本发明的连续安装使用过程。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和固连在所述支架本体1上的第一动力源(2)、第二动力源(3);所述支架本体1上固连有连接臂(4),所述连接臂(4)上端与运载单元(5)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上间隔设置有定位滑杆(6)和夹持装置,所述定位滑杆(6)、夹持装置均沿所述支架本体1的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源(2)的驱动端与所述定位滑杆(6)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源(3)的驱动端与所述夹持装置连接;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滑杆(6)的左、右两端、沿其轴向对应滑动连接有左、右车身定位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右L形夹臂(7.1、7.2),所述左、右L形夹臂(7.1、7.2)的水平段均沿所述支架本体1的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位于所述左、右L形夹臂(7.1、7.2)的下端对应连接有左、右模块定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车身定位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沿所述定位滑杆(6)轴向滑接的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上分别竖向滑接有第一车身定位销(9)、第二车身定位销(10),位于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销(9)、第二车身定位销(10)对应位置的所述连接板(8)顶面上分别固连有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所述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的活塞杆分别穿过所述连接板(8)与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销(9)、第二车身定位销(10)对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滑杆(6)一侧连接有连杆对中机构,所述连杆对中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8)对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对中机构包括中部铰接在所述定位滑杆(6)上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对应铰接有左调节杆(14.1)、右调节杆(14.2),所述左调节杆(14.1)、右调节杆(14.2)的外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8)对应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模块定位装置包括分别对应固连在所述左、右L形夹臂(7.1、7.2)下端的左、右旋转气缸(15.1、15.2),所述左、右旋转气缸(15.1、15.2)的活塞杆上分别对应固连有左、右模块定位销(16.1、16.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顶部铺设有直线滑轨(17),所述连接板(8)底部对应固连有后滑板(18),所述后滑板(18)与所述直线滑轨(17)滑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后滑板(18)前端对应位置的所述直线滑轨(17)上滑接有前滑板支架(19),所述左、右L形夹臂(7.1、7.2)沿所述前滑板支架(19)的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位于所述左、右L形夹臂(7.1、7.2)相对端延长方向上的前滑板支架(19)上分别对应固连有左、右伸缩气缸(20.1、20.2),所述左、右伸缩气缸(20.1、20.2)的活塞杆分别与所述左、右L形夹臂(7.1、7.2)对应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前端设置有左、右把手(21.1、21.2),所述左、右把手(21.1、21.2)上分别对应连接有左、右控制箱(22.1、22.2)。

百度查询: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前端模块整体装配用辅助夹具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