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杨发明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申请的专利一种电源类器件老炼结温监测装置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4236417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5-02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111459528.1,技术领域涉及:G01R31/40;该发明授权一种电源类器件老炼结温监测装置是由杨发明;贾子健;庄仲;杨彦朝;李庆;王锦;宁永成;张大宇;李伟英;匡潜玮;丛山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1-12-02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电源类器件老炼结温监测装置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一种电源类器件老炼结温监测装置,测温传感器单元用于采集被测器件的温度;驱动电路单元用于向测温传感器单元提供驱动电压和采集命令,同时向温度显示单元提供驱动电压及必需的转换信号;温度显示单元用于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通过LED显示;超温报警处理单位用于根据检测的温度值结合用户设置的温度上限值,判断检测的温度值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电源及信号总线用于为各单元工作提供工作电源和信号传输通道;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其他单元的反馈信号,同时向各单元发送控制信号,协调各单元工作;系统电源单元用于提供总电源;系统保护单元用于对各单元的工作电压、电流情况进行监控,避免各单元因过压、过流导致的系统工作异常情况。
本发明授权一种电源类器件老炼结温监测装置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电源类器件老炼结温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温传感器单元、驱动电路单元、温度显示单元、超温报警处理单元、电源及信号总线、中央控制单元、系统电源、系统保护单元;测温传感器单元用于采集被测器件的温度;驱动电路单元用于向测温传感器单元提供驱动电压和采集命令,同时向温度显示单元提供驱动电压及必需的转换信号;温度显示单元用于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通过LED显示;超温报警处理单位用于根据检测的温度值结合用户设置的温度上限值,判断检测的温度值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若异常会产生声光报警,同时根据用户预设关闭高温烘箱的加热功能以保护被测器件;电源及信号总线用于为各单元工作提供工作电源和信号传输通道;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其他单元的反馈信号,同时向各单元发送控制信号,协调各单元工作;系统电源单元用于提供总电源;系统保护单元包含系统过压过流保护子模块,用于对各单元的工作电压、电流情况进行监控,避免各单元因过压、过流导致的系统工作异常情况;驱动电路单元包括基准电压V0产生单元、温度采样控制单元和采样温度转换单元;基准电压V0产生单元由电源V2、器件U1、器件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P组成,温度采样控制单元由器件U3、器件U5、器件U6组成,采样温度转换单元由器件U4、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组成;电源V2为+10V直流电源,U1为器件CW78L05T,U2为温度传感器AD590,U3为多组ADG526为模拟开关矩阵组,U4为运算放大器OP07AJ,U5为中央控制单元,U6为计数器,R1、R2、R3、R4、R5、R6、R7、均为电阻,Rp为可调电阻器;电源V2向器件U1和U2提供电源,U2的负端连接R3后再连接GND,温度传感器U2的温度会导致在其负端产生1uA℃的电流,从而在R3电阻产生10mV℃的电压,U5中央控制单元和U6计数器单元向U3模拟开关矩阵组提供地址控制信号,U3模拟开关矩阵组用于控制采集温度的器件工位,通过中央控制单元U5和计数器U6达到控制不同工位温度采集显示的目的,U5中央控制器通过发送地址信号,采集对应位置温度,U6计数器用于循环定时对整个采集区循环采集显示;U1输出精密5V电压信号,通过R1、R2、Rp连接至GND,通过调节可调电阻器Rp用于在V0处产生2.732V基准电压;采集的温度转变为对应的电压信号,通过R5、R6连接至U4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基准电压V0通过电阻R4连接至U4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测温传感器单元采用集成电路AD590,在老炼器件插座夹具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镶嵌TO52封装集成电路AD590,在TO52封装集成电路AD590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推挤集成电路AD590使集成电路AD590与被测器件紧密接触的弹簧与锁紧机构,同时将集成电路AD590的外引线从弹簧的孔径中穿出,连接至高温烘箱外部的驱动电路单元,集成电路AD590的外引线采用耐高温绝缘材料保护。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其通讯地址为:100194 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