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任体秀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绿色节能油烟余热回收系统及工作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4777176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3-14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210464299.0,技术领域涉及:F24C15/20;该发明授权一种绿色节能油烟余热回收系统及工作方法是由任体秀;董文俊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2-04-29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绿色节能油烟余热回收系统及工作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一种绿色节能油烟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油烟系统、循环水系统、热泵系统以及自来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用于回收油烟系统中高温油烟的余热,热泵系统用于吸收循环水系统中循环水的热量并对自来水系统中的自来水进行加热;还包括空调系统和切换管路系统,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换热器通过切换管路系统与循环水系统和自来水系统配合连接,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换热器与循环水系统中的循环水热交换或者与自来水系统中的自来水热交换;换热器与循环水热交换或者换热器与自来水热交换通过切换管路系统切换;实现在冬季时利用油烟余热为室内供暖,在夏季时利用室内热量制取生活热水,实现对室内降温的同时制取更多的生活热水,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的需求。
本发明授权一种绿色节能油烟余热回收系统及工作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绿色节能油烟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油烟系统、循环水系统、热泵系统以及自来水系统;所述循环水系统用于回收油烟系统中高温油烟的余热,所述热泵系统用于吸收循环水系统中循环水的热量并对自来水系统中的自来水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系统和切换管路系统,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换热器通过切换管路系统与循环水系统和自来水系统配合连接,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换热器与循环水系统中的循环水热交换或者与自来水系统中的自来水热交换;换热器与循环水热交换或者换热器与自来水热交换通过切换管路系统切换;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具有换热箱体,所述室外机的换热器设置在换热箱体内部;所述换热箱体通过切换管路系统的切换串联至循环水系统中、串联至自来水系统中或者并联至自来水系统中;所述切换管路系统包括第一管道、循环水副截止阀、第二管道、自来水副流量调节阀、第三管道、第一切换截止阀、第四管道、第二切换截止阀;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换热箱体进口端连通,循环水副截止阀设置在第一管道上;自来水系统的自来水水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换热箱体进口端连通,自来水副流量调节阀设置在第二管道上;换热箱体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道与循环水系统的第一换热箱进口端连通,第一切换截止阀设置在第三管道上;换热箱体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道与自来水系统的热水箱连通,第二切换截止阀设置在第四管道上;所述换热箱体是圆柱形筒体结构,换热箱体的一端设置进口,另一端设置出口,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换热器设置在换热箱体内部,换热器的铜管在换热箱体侧壁处穿出并与换热箱体侧壁之间焊接密封连接;位于换热箱体内部的换热器的铜管盘绕形成多棱柱状结构,多棱柱状结构换热器的轴线与换热箱体的轴线重合,多棱柱状结构换热器上相邻两个棱柱之间构成换热流体的流动通道;在多棱柱状结构换热器的两端轴心处分别设置锥形端盖;多棱柱状结构换热器中相邻两个棱柱之间连接有多个导热翅片,多个导热翅片相互平行,相邻两个导热翅片之间的间隙构成换热流体的流动通道;还包括以下工作方法:空调系统制热工作时,切换管路系统切换使换热箱体串联至循环水系统中;循环水系统工作后,油烟系统中高温油烟与循环水系统中的循环水热交换,换热后的循环水依次流过换热箱体和第一换热箱,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换热器与换热箱体内部流过的循环水热交换,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换热器换得热量用于给室内供暖;空调系统制冷工作时,切换管路系统切换使换热箱体串联或者并联至自来水系统中;自来水系统工作后,自来水系统中的自来水流过换热箱体,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换热器与换热箱体内部流过的自来水热交换,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换热器散发热量用于给室内制冷,并且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换热器散发热量用于给自来水加热,加热后的自来水流入自来水系统的热水箱中。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卡子门大街19号紫云智慧广场4号楼长江都市;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