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装配管理系统及方法,属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模型管理分析模块、施工进度智能规划模块、物料使用分析模块、智能计算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所述模型管理分析模块用于建立BIM模型,在BIM模型中模拟与施工现场相同的建筑环境;所述施工进度智能规划模块用于模拟施工过程,并在BIM模型中进行碰撞检测,确定施工过程所需使用物料数;所述物料使用分析模块用于对施工过程所需使用物料进行管理,记录物料的储存数量,并对物料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所述智能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施工队伍的物料损耗值,确定不同工作时间段所需施工监管力度;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数字化展示。
主权项: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装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建立BIM模型,在BIM模型中模拟与施工现场相同的建筑环境;根据施工项目,模拟施工过程,并在BIM模型中进行碰撞检测,确定施工过程所需使用物料数;S20、对施工过程所需使用物料进行管理,记录物料的储存数量,并对物料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S30、根据当前施工项目进度、物料的实际使用情况,建立分析施工队伍物料损耗的分析模型,计算施工队伍的物料损耗值;根据各工作时间段内的物料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计算的物料损耗值,计算不同时间段进行施工时的施工损耗影响值,并确定不同工作时间段所需施工监管力度;S40、根据当前施工项目进度、物料的储存数量、物料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物料订购周期,判断当前储存物料是否充足;当当前储存物料不足时,根据不同时间段进行施工时的施工损耗影响值,在BIM模型中重新模拟施工过程,并根据模拟结果对施工人员每天的施工任务进行重新分配;根据施工人数和施工项目进度指标,以天数为单位,确定每天的施工任务,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任务分配,在BIM模型中模拟施工过程,确定施工过程所需使用物料数随项目进行时间T的变化情况,得到;将施工项目进度和物料实际使用情况输入到BIM模型中,建立动态的5D模型,根据每天的施工任务,对各工作时间段内的物料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并将各工作时间段内的物料的实际使用情况作为历史分析数据进行储存;其中,表示在施工的第T天所需使用物料数;T表示单位为天数的时间;所述步骤S30的方法步骤为:S301、建立分析施工队伍物料损耗的分析模型,根据物料的实际使用情况,得到;其中,表示在施工的第T天的实际使用物料数;S302、根据当前施工项目进度,确定当前施工天数m;根据和,对施工队伍的物料损耗值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公式: ;其中,表示计算的物料损耗值;表示用于评估分析模型准确度的样本方差值;根据计算的,确定施工队伍的物料损耗值;当满足条件:的值达到最小时,此时对应的值即为施工队伍的物料损耗值;S303、基于历史分析数据中各工作时间段内物料的实际使用情况,分析施工时长对于施工人员施工损耗的影响;将施工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划分成h个时间段,得到[t0,t1)、[t1,t2)、...、[th-1,th];确定每天不同时间段内施工过程所需使用物料数和实际使用物料数;根据和,计算施工人员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施工时的施工损耗影响值,根据计算公式: ;其中,t0表示施工人员开始工作时间;th表示施工人员工作结束时间;表示基于历史数据分析的第e个工作时间段内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时的施工损耗影响值;表示施工的第j天的第e个工作时间段内施工过程所需使用物料数;表示施工的第j天的第e个工作时间段内施工过程实际使用物料数;h表示划分的时间段数量;e=1、2、...、h;S304、根据计算的,确定不同工作时间段所需施工监管力度,根据计算公式: ;其中,表示计算的第e个工作时间段所需施工监管力度;所述步骤S40的方法步骤为:S401、当每天的施工任务结束时,确定当前施工天数m下物料的储存量C;根据确定的施工过程所需使用物料数随项目进行时间T的变化情况,对当前物料储存量的使用天数w进行预测,使w满足计算公式: ;S402、根据历史物料订购数据确定物料订购周期的最大时长天数H;将H与w进行比较;当w≤H时,判断当前储存物料充足;当w>H时,判断当前储存物料不足,根据和计算的,对和的大小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将施工过程所需使用物料数更多的施工任务分配到对施工人员施工损耗影响值更小的工作时间段内,并在BIM模型中重新模拟施工过程;其中,i=m+1、m+2、...、m+w;表示施工的第i天的第e个工作时间段内施工过程所需使用物料数。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江苏大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装配管理系统及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