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优力仕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包括支架和旋转体,旋转体枢接在支架上,旋转体呈圆柱状,旋转体开设两个螺旋孔、两个U形孔,第一螺旋孔的左端、第二螺旋孔的左端、第一U形孔的两端在旋转体的左端面上沿圆周向均匀分布;第一螺旋孔的右端、第二螺旋孔的右端、第二U形孔的两端在旋转体的右端面上沿圆周向均匀分布。上述各孔内设有引线,旋转体旋转90度,第一螺旋孔和第二螺旋孔内的引线使旋转体左侧的两股导线与右侧的两股导线实现X形连接,旋转体再旋转90度,第一U形孔内的引线连接旋转体左侧的两股导线,第二U形孔内的引线连接旋转体右侧的两股导线。本发明能够方便地切换多股导线的连接方式。

主权项:1.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包括支架(10)和旋转体(20),旋转体枢接在支架上,旋转体呈圆柱状,其特征在于:旋转体开设第一螺旋孔(31)、第二螺旋孔(32)、第一U形孔(33)、第二U形孔(34);第一螺旋孔的进口(311)位于旋转体的左侧端面上,第一螺旋孔的出口(312)位于旋转体的右侧端面上;第二螺旋孔的进口(321)位于旋转体的右侧端面上,第二螺旋孔的出口(322)位于旋转体的左侧端面上;第一U形孔的进口(331)和出口(332)均位于旋转体的左侧端面上;第二U形孔的进口(341)和出口(342)均位于旋转体的右侧端面上;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二螺旋孔的出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一U形孔的进口与出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一U形孔的进口与第一螺旋孔的进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90度,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二螺旋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一U形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一U形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均相等;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一螺旋孔的出口,在旋转体右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二U形孔的进口与出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二U形孔的进口与第二螺旋孔的进口在旋转体右侧端面上相距90度,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一螺旋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二U形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二U形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均相等;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一螺旋孔的出口相距180度,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二螺旋孔的出口相距180度;第一螺旋孔内设有第一螺旋引线,第二螺旋孔内设有第二螺旋引线,第一U形孔内设有第一U形引线,第二U形孔内设有第二U形引线;旋转体(20)与换位机构(50)连接;所述换位机构包括联动的摩擦轮(51)和从动轴(523),从动轴与旋转体连接,从动轴的轴心线与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线重合;所述摩擦轮(51)通过传动误差消除机构(52)与所述从动轴(523)联动;所述摩擦轮设有圆形内腔(510),传动误差消除机构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传动误差消除机构包括基盘(521)、主动轴(522);主动轴设置在基盘的底部,主动轴与动力中转组件连接,动力中转组件与突出组件524连接,动力中转组件驱动所述突出组件作运动轨迹呈圆环形的旋转运动;从动轴设置在基盘的顶部,从动轴上设有转盘(525),转盘上设有内凹结构(5250);突出组件的旋转中心偏离转盘的旋转中心;突出组件的顶部设有拨动组件(5240),随所述突出组件旋转的拨动组件能够与所述内凹结构配合;所述摩擦轮(51)与所述主动轴(522)连接。

全文数据: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电子电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导线的连接。背景技术在电子电气领域,用于传递电流的导线连接各种电气设备或电子元件,导线接法的不同,能够使各种电气设备或电子元件之间的关系在整个电路中发生变化,或者,使电气设备或电子元件的功能得到扩展,适应于各种工作情况。例如,变压器通过第一导线与电压较低的电源连接,通过第二导线与电压较高的电源连接,切断第一导线,连通第二导线,变压器与电压较高的电源连接;切断第二导线,连通第一导线,变压器与电压较低的电源连接,使变压器适用于不同的工作情况。再如,电气设备需要频繁更换,每更换一次,需要重新布置电路,相应的,连接电气设备的导线需要重新布置,如此,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申请号为201510878091.3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变压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通过进线口和出线口的对称交叉换位实现引线交叉自动换位,这即是一种切换导线连接设备或元件方式的装置。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方便地切换导线连接设备或元件的方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包括支架和旋转体,旋转体枢接在支架上,旋转体呈圆柱状;旋转体开设第一螺旋孔、第二螺旋孔、第一U形孔、第二U形孔;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位于旋转体的左侧端面上,第一螺旋孔的出口位于旋转体的右侧端面上;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位于旋转体的右侧端面上,第二螺旋孔的出口位于旋转体的左侧端面上;第一U形孔的进口和出口均位于旋转体的左侧端面上;第二U形孔的进口和出口均位于旋转体的右侧端面上;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二螺旋孔的出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一U形孔的进口与出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一U形孔的进口与第一螺旋孔的进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90度,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二螺旋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一U形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一U形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均相等;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一螺旋孔的出口,在旋转体右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二U形孔的进口与出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二U形孔的进口与第二螺旋孔的进口在旋转体右侧端面上相距90度,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一螺旋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二U形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二U形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均相等;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一螺旋孔的出口相距180度,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二螺旋孔的出口相距180度;第一螺旋孔内设有第一螺旋引线,第二螺旋孔内设有第二螺旋引线,第一U形孔内设有第一U形引线,第二U形孔内设有第二U形引线。上述技术方案中,设旋转体左侧端面上有一虚拟圆,该虚拟圆的圆心与旋转体左侧端面的圆心重合,该虚拟圆经过第一螺旋孔进口的中心、第二螺旋孔出口的中心、第一U形孔进口的中心、第一U形孔出口的中心。设旋转体右侧端面上有一虚拟圆,该虚拟圆的圆心与旋转体右侧端面的圆心重合,该虚拟圆经过第一螺旋孔出口的中心、第二螺旋孔进口的中心、第二U形孔进口的中心、第二U形孔出口的中心。若第一螺旋孔的进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的顶端,则第一螺旋孔的出口在旋转体右侧端面的底端,即所谓的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一螺旋孔的出口相距180度。同样的,若第二螺旋孔的进口在旋转体右侧端面的顶端,则第二螺旋孔的出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的底端,即所谓的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二螺旋孔的出口相距180度。按上述技术方案,旋转体的左侧设第一对导线,旋转体的右侧设第二对导线,第一对导线分为第一上导线和第一下导线,第二对导线分为第二上导线和第二下导线。第一对导线与第二对导线的一种连接方式:转动旋转体,第一螺旋孔进口端的引线与第一上导线连接,第一螺旋孔出口端的引线与第二下导线连接;第二螺旋孔进口端的引线与第二上导线连接,第二螺旋孔出口端的引线与第一下导线连接;如此,实现第一对导线与第二对导线X形连接。第一对导线与第二对导线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在上述连接方式的基础上,转动旋转体90度,第一螺旋孔中的引线、第二螺旋孔中的引线与第一对导线、第二对导线脱离接触;第一U形孔进口端的引线与第一上导线连接,第一U形孔出口端的引线与第一下导线连接;第二U形孔进口端的引线与第二上导线连接,第二U形孔出口端的引线与第二下导线连接。本发明能够对二对导线的连接方式进行切换,转动所述旋转体即可,切换方便,有利于导线的充分利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与第一对导线、第二对导线、低电压源、高电压源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线自换位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图2的右视图;图5为图2的俯视图;图6为换位机构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从后方观察缓降装置所得的示意图;图8为传动误差消除机构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从后方观察传动误差消除机构所得的示意图;图10为传动误差消除机构的爆炸图;图11为上盘件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0、支架;20、旋转体;31、第一螺旋孔;311、第一螺旋孔的进口;312、第一螺旋孔的出口;32、第二螺旋孔;321、第二螺旋孔的进口;322、第二螺旋孔的出口;33、第一U形孔;331、第一U形孔的进口;332、第一U形孔的出口;34、第二U形孔;341、第二U形孔的进口;342、第二U形孔的出口;401、第一上导线;402、第一下导线;403、第二上导线;404、第二下导线;41、第一导线支架;42、第二导线支架;43、低压电源;44、高压电源;50、换位机构;51、摩擦轮;510、摩擦轮的内腔;511、摩擦轮的枢接孔;512、第一传动齿轮;513、第二传动齿轮;514、传动齿圈;52、传动误差消除机构;521、基盘;5212、上盘件;5213、下盘件;5214、连接件;522、主动轴;523、从动轴;524、突出组件;5240、拨动组件;525、转盘;5250、内凹结构;5261、主动齿轮;5262、中转齿轮;5263、内齿轮;53、换位机架;530、换位机架连接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包括支架10和旋转体20,旋转体枢接在支架上。结合图2至图5,旋转体呈圆柱状,旋转体开设第一螺旋孔31、第二螺旋孔32、第一U形孔33、第二U形孔34。第一螺旋孔的进口311位于旋转体的左侧端面上,第一螺旋孔的出口312位于旋转体的右侧端面上;第二螺旋孔的进口321位于旋转体的右侧端面上,第二螺旋孔的出口322位于旋转体的左侧端面上;第一U形孔的进口331和出口332均位于旋转体的左侧端面上;第二U形孔的进口341和出口342均位于旋转体的右侧端面上;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二螺旋孔的出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一U形孔的进口与出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一U形孔的进口与第一螺旋孔的进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90度,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二螺旋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一U形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一U形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均相等;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一螺旋孔的出口,在旋转体右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二U形孔的进口与出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二U形孔的进口与第二螺旋孔的进口在旋转体右侧端面上相距90度,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一螺旋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二U形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二U形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均相等;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一螺旋孔的出口相距180度,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二螺旋孔的出口相距180度。第一螺旋孔内设有第一螺旋引线,第二螺旋孔内设有第二螺旋引线,第一U形孔内设有第一U形引线,第二U形孔内设有第二U形引线。旋转体20的左侧设有第一对导线,旋转体的右侧设有第二对导线,第一对导线安装在第一导线支架41上,第一对导线包括第一上导线401和第一下导线402;第二对导线安装在第二导线支架42上,第二对导线包括第二上导线403和第二下导线404。第一下导线与低压电源43连接,第一上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如变压器;第二下导线与高压电源44连接,第二上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如变压器。旋转体20转动90度,第一螺旋引线连接第一上导线和第二下导线,第二螺旋引线连接第二上导线和第一下导线;旋转体再转动90度,第一U形引线连接第一上导线和第一下导线,第二U形引线连接第二上导线和第二下导线。其中,第一螺旋引线、第二螺旋引线、第一U形引线、第二U形引线均相距一定的安全距离。各引线与相应导线的连接可以是端面与端面接触而连接,也可以是端部与端部接触而连接。旋转体20的转动,能够使电气设备在高压和低压之间切换。作为一种可能的具体情况,电气设备的数量为两个,第一电气设备与第一上导线连接,第二电气设备与第二上导线连接,任一电气设备可以在高低压之间切换,以满足不同的工作情况。如图1,旋转体20与换位机构50连接;所述换位机构包括联动的摩擦轮51和从动轴523,从动轴与旋转体连接,从动轴的轴心线与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线重合。操作者盘动所述摩擦轮,从动轴转动,从动轴驱动旋转体转动,每次转动90度,实现第一对导线与第二对导线连接方式的变换。结合图6至图11,所述摩擦轮51通过传动误差消除机构52与所述从动轴523联动;所述摩擦轮设有圆形内腔510,传动误差消除机构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传动误差消除机构包括基盘521、主动轴522;主动轴设置在基盘的底部,主动轴与动力中转组件连接,动力中转组件与突出组件524连接,动力中转组件驱动所述突出组件作运动轨迹呈圆环形的旋转运动;从动轴设置在基盘的顶部,从动轴上设有转盘525,转盘上设有内凹结构5250;突出组件的旋转中心偏离转盘的旋转中心;突出组件的顶部设有拨动组件5240,随所述突出组件旋转的拨动组件能够与所述内凹结构配合。所述摩擦轮51与所述主动轴522连接。摩擦轮驱动主动轴,动力中转组件驱动突出组件运动,当突出组件与转盘的距离较近时,拨动组件配合入内凹结构,并带动转盘、从动轴与其同步转动。当突出组件与转盘逐渐远离时,拨动组件与内凹结构脱离,突出组件继续旋转而转盘和从动轴静止。具体地,摩擦轮转动的角度可以是不精确的,可以在90度与360度之间浮动,但是,被其驱动的从动轴,每次转动的角度是精确的90度,即突出组件与转盘内凹结构配合至远离,从动轴转动90度,如此,操作者不必精确地转动摩擦轮,也难以精确的转动固定的角度,即可控制旋转体20每次准确地转动90度。关于传动误差消除机构52,所述动力中转组件包括主动齿轮5261、中转齿轮5262、内齿轮5263;内齿轮枢接在基盘521上,主动齿轮安装在主动轴522上,突出组件524安装在内齿轮的外侧壁上,主动齿轮通过中转齿轮驱动内齿轮旋转。关于传动误差消除机构52,所述基盘521包括上盘件5212和下盘件5213,上盘件和下盘件通过连接件5214连接;内齿轮5263枢接在上盘件5212上,且位于上盘件和下盘件之间;内齿轮包括枢接部和齿轮部,枢接部与上盘件枢接,齿轮部与中转齿轮啮合;所述突出组件524安装在内齿轮的外侧壁上;所述主动齿轮、中转齿轮安装在上盘件上。关于传动误差消除机构52,摩擦轮的中心开设枢接孔511,摩擦轮通过所述枢接孔枢接在下盘件5213的外围,主动轴522枢接在下盘件的中心孔中,且穿过下盘件的中心孔,主动轴上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512,下盘件上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513,摩擦轮的枢接孔内固定有传动齿圈514,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位于传动齿圈内,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传动齿圈啮合。摩擦轮转动,通过传动齿圈、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驱动主动轴转动,实现摩擦轮与主动轴的联动,或者称之为摩擦轮与主动轴的连接。所述下盘件安装在换位机架53上,即,整个换位机构50支撑在所述换位机架上。关于传动误差消除机构52,所述内凹结构5250包括若干凹槽,拨动组件作环形的旋转运动,由于突出组件的旋转中心偏离转盘的旋转中心,拨动组件能够卡入所述凹槽并抵在凹槽的侧壁上,驱动转盘转动,再与凹槽脱离。拨动组件与任一凹槽配合至脱离,转盘旋转固定的角度,具体地,若凹槽的数量为四个,则拨动组件与任一凹槽配合至脱离,转盘旋转固定的角度为90度。拨动组件与任一凹槽配合至脱离,转盘旋转固定的角度为360度除以凹槽的数量,其中,若干凹槽沿转盘的圆周向均匀分布。上述设计,旋转的拨动组件能够依次与若干凹槽配合,驱动转盘作有规律的间歇性转动。

权利要求:1.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包括支架10和旋转体20,旋转体枢接在支架上,旋转体呈圆柱状,其特征在于:旋转体开设第一螺旋孔31、第二螺旋孔32、第一U形孔33、第二U形孔34;第一螺旋孔的进口311位于旋转体的左侧端面上,第一螺旋孔的出口312位于旋转体的右侧端面上;第二螺旋孔的进口321位于旋转体的右侧端面上,第二螺旋孔的出口322位于旋转体的左侧端面上;第一U形孔的进口331和出口332均位于旋转体的左侧端面上;第二U形孔的进口341和出口342均位于旋转体的右侧端面上;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二螺旋孔的出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一U形孔的进口与出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一U形孔的进口与第一螺旋孔的进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90度,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二螺旋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一U形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一U形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左侧端面中心的距离均相等;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一螺旋孔的出口,在旋转体右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二U形孔的进口与出口在旋转体左侧端面上相距180度,第二U形孔的进口与第二螺旋孔的进口在旋转体右侧端面上相距90度,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一螺旋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二U形孔的进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第二U形孔的出口与旋转体右侧端面中心的距离均相等;第一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一螺旋孔的出口相距180度,第二螺旋孔的进口与第二螺旋孔的出口相距180度;第一螺旋孔内设有第一螺旋引线,第二螺旋孔内设有第二螺旋引线,第一U形孔内设有第一U形引线,第二U形孔内设有第二U形引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体20与换位机构50连接;所述换位机构包括联动的摩擦轮51和从动轴523,从动轴与旋转体连接,从动轴的轴心线与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线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51通过传动误差消除机构52与所述从动轴523联动;所述摩擦轮设有圆形内腔510,传动误差消除机构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传动误差消除机构包括基盘521、主动轴522;主动轴设置在基盘的底部,主动轴与动力中转组件连接,动力中转组件与突出组件524连接,动力中转组件驱动所述突出组件作运动轨迹呈圆环形的旋转运动;从动轴设置在基盘的顶部,从动轴上设有转盘525,转盘上设有内凹结构5250;突出组件的旋转中心偏离转盘的旋转中心;突出组件的顶部设有拨动组件5240,随所述突出组件旋转的拨动组件能够与所述内凹结构配合;所述摩擦轮51与所述主动轴522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中转组件包括主动齿轮5261、中转齿轮5262、内齿轮5263;内齿轮枢接在基盘521上,主动齿轮安装在主动轴522上,突出组件524安装在内齿轮的外侧壁上,主动齿轮通过中转齿轮驱动内齿轮旋转。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521包括上盘件5212和下盘件5213,上盘件和下盘件通过连接件5214连接;内齿轮5263枢接在上盘件5212上,且位于上盘件和下盘件之间;内齿轮包括枢接部和齿轮部,枢接部与上盘件枢接,齿轮部与中转齿轮啮合;所述突出组件524安装在内齿轮的外侧壁上;所述主动齿轮、中转齿轮安装在上盘件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轮的中心开设枢接孔511,摩擦轮通过所述枢接孔枢接在下盘件5213的外围,主动轴522枢接在下盘件的中心孔中,且穿过下盘件的中心孔,主动轴上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512,下盘件上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513,摩擦轮的枢接孔内固定有传动齿圈514,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位于传动齿圈内,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传动齿圈啮合;所述下盘件安装在换位机架53上。

百度查询: 浙江优力仕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线自换位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