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宜于代料栽培的红托竹荪yzs020菌株。本发明的菌株yzs020非常适宜于代料栽培,且具有生长快、菌丝多糖含量高、滤纸酶、CMC酶含量相对较高,半纤维素酶和漆酶含量相对较低的特点,能很好地分解基质料中的纤维素,适合于秸秆的代料栽培。不仅能实现红托竹荪的秸秆的发酵料栽培,同时具有出菇周期短,抗寒能力强等特点,在秋季也能正常出菇,且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10%以上。出菇整齐均匀,能实现周年生产,具有较高的单产且孢子易脱落,便于加工,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主权项:一种适宜于代料栽培的红托竹荪yzs020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241。
全文数据:适宜于代料栽培的红托竹荪yzs020菌株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宜于代料栽培的红托竹荪yzs020菌株。背景技术[0002]红托竹苏(DictyophorarubrovoIvataM·Zangeta1·,隶属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腹菌纲(Gasteromycetes、鬼笔目Phallales、鬼笔科Phallaceae、竹苏属Dictyophora真菌。该菌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价值高,是食用菌中的佳品,有“蘑菇皇后”、“真菌之花”等美誉。野生红托竹荪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和浙江等竹林下的腐殖土上,主产于贵州省各地以及云南玉溪。红托竹荪子实体多糖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木糖组成,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红托竹荪菌托中多糖组份DRVPl对小鼠S180肉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较高的食用保健价值。[0003]红托竹苏D.rubrovolvata,为贵州最具特色的食用菌之一,年产量0.88万吨,产值5亿余元,居全国前列。已经形成了以织金县为集散地,以织金、安顺、兴义、台江等为主产区的竹荪产业。并先后获得“织金竹荪”地理标志,“中国竹荪之乡”等荣誉称号。[0004]红托竹苏D.rubrovolvata菌丝生长缓慢、遗传稳定性差、易退化,导致菌种很难传代培养。且目前没有一个稳定的母种、原种供应机构,也没有一个稳定的菌株。因此,菌种生产过程中每年都要收集大量的菌蕾进行菌种分离,因菌株间的遗传差异或变异,使得市场上生产流通的菌种混乱,且稳定性差,导致红托竹荪产量不稳定、品质波动大。长期以来由于贵州种植红托竹荪较福建种植的长裙竹荪优,具有一股清香味,“清香型竹荪”已成为贵州竹荪的代名词,但至今没有优质高产稳定的菌株。因此,开发优良菌种对贵州省红托竹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宜于代料栽培的红托竹荪yZS〇20菌株,它非常适宜于代料栽培,具有高产、稳产、商品性状优良的特点。[0006]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适宜于代料栽培的红托竹荪yzs020菌株,该菌株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241。[0007]1、形态特征[0008]yzs020的菌丝洁白浓密,气生菌丝发达,多分枝、分隔,双核,有锁状联合,菌丝受到强光或机械刺激后、以及培养基后劲不足时均会发生红色色变现象,这是红托竹荪特有的性质。[0009]yzs020的子实体,属于腹菌类,破壳后具有明显的菌托、菌柄、菌裙、菌盖和孢子。其中,菌托为乳白色,表面有点状鳞片,受到强光或机械刺激后出现红色甚至紫色的现象;菌柄白色,圆柱状,长13〜18cm,直径3.5〜5cm,海绵质,中空;菌裙白色,质脆,从菌柄顶上部下垂至菌柄中部,网状,长达7cm,下部边缘直径4〜8cm,网眼多角形或近圆形,直径1〜1.5cm;菌盖覆钟状至圆锥状,具网纹,顶部平截,有一穿孔;孢子暗褐色,成熟后黑褐色,易脱落,有清香气味。[0010]2、生物学特性[0011]营养料来源:农作物猜杆、松杉锯末、麦麸等,其中含水量为55%〜60%。[0012]培养及栽培条件:菌丝23°C-25°C下避光培养,培养周期为50-60天。适宜出燕的条件:温度为20°C〜26°C,床面湿度,60〜65%,空气湿度,85〜95%,100〜2001ux即在距IOcm左右的距离能看清报纸上的字或散射光,每天通风3〜4次,每次时间为lh。原基出现后25〜30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0013]3、理化特性[0014]菌株yzs020,其木肩菌丝粗总糖的含量为1.23%,较栽培型对照菌株0.92%有显著的差异;滤纸酶活力为5·63Ug,CMC酶活力为15·18Ug,半纤维素酶活力为6·34Ug,漆酶活力为3.59Ug。[0015]4、遗传学特性[0016]Yzs020菌株经ITS通用引物对5’-TCCGTAGGTGAACCTGCGG-3’、5’-TCCTCCGCTTATTGATAGGC-3’进行DNA的PCR扩增,获得617bp大小的ITS-PCR扩增的序列,如SEQ:N0.1所示。[0017]本发明的红托竹荪菌株yzs020已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生科院保藏中心;邮编:430072,其保藏编号是CCTCCΝ0:Μ2016241,保藏日期为2016年05月03日,分类命名为红托竹荪yzs020,拉丁文学名为Dictyophorarubrovolvatayzs020〇[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菌株yZS〇20非常适宜于代料栽培,且具有生长快、菌丝多糖含量高、滤纸酶、CMC酶含量相对较高,半纤维素酶和漆酶含量相对较低的特点,能很好地分解基质料中的纤维素,适合于秸杆的代料栽培。不仅能实现红托竹荪的秸杆的发酵料栽培,同时具有出菇周期短,抗寒能力强等特点,在秋季也能正常出菇,且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10%以上。出菇整齐均匀,能实现周年生产,具有较高的单产且孢子易脱落,便于加工,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附图说明[0019]附图1为本发明的拮抗试验;[0020]附图2为本发明的品比出菇特性决筛;[0021]附图3为本发明的菌株的形态特征;[0022]附图4为本发明的多糖含量分析;[0023]附图5为本发明的胞外酶活性分析;[0024]附图6为本发明的红托竹荪菌株的基因组DNA的ITS-PCR扩增结果。具体实施方式[0025]本发明的实施例1:以下实施例中的出发菌株均为收集具有不同生境的野生菌株或长势差异较大的栽培型菌株。共40个菌株,其中有5个为栽培菌株,其余的均为野生菌株,如表1。[0026]表1供试红托竹荪菌株及来源[0028]本发明的实施例1:自然选育红托竹荪yzs020菌株[0029]本发明红托竹荪菌株yZS〇20的自然选育过程包括如下步骤:[0030]1选择自然选育菌株:选育的40个菌株,其中5个为栽培型,35个为野生型,这些菌株全部由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真菌室保藏。[0031]2母种培养特性初筛[0032]通过在PDA综合培养基中菌丝的长势与生长速度分析,从40个菌株中初筛长势较好的17个菌株,如表2。[0033]表2红托竹荪菌株在母种培养基上生长情况[0035]注:+表示菌丝稀疏、生长势较弱;++表示菌丝较密、生长势较强;+++表示菌丝浓密、生长旺盛,下同.[0036]3拮抗试验[0037]由2初筛长势较好的17个菌株进行拮抗试验分析,大多数菌株间存在着拮抗反应表3,拮抗线明显视为拮抗,完成生长为一个菌落的视为融合,有拮抗但是无拮抗线的视为拮抗不明显(图1。融合择优的选择原种,最终获得10个菌株。[0038]表3红托竹荪菌株间的拮抗情况[0040]注:+表示融合;一表示诘抗;+_表示诘抗不明显.[0041]4原种培养特性复筛[0042]将3中获取的10个菌株作为对象,进行原种培养特性分析。如表4所示,除了yZS〇14和yzs026有1瓶被污染外,其余均未被污染;不同菌株在木肩原种培养基中的长势均较旺且雪白,但生长速度在0.05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在0.01水平上除了zs036外,其余9个菌株间差异不显著。并与母种培养特性中长势前9的菌株进行对照,发现有5个野生菌株yzs014、yzs020、yzs022、yzs026、yzs048和1个栽培菌株zs037。[0043]表410个红托竹荪菌株在原种培养基上生长情况[0045]5品比出菇特性决筛[0046]以这6个菌株为出发菌株,以织金购买菌株为对照菌株ck,进行红托竹荪代料秋季栽培品比试验,通过菌丝生长特性与农业性状分析最终筛选出优良菌株图2。[0047]菌丝生长特性分析:将上述菌株栽培种接种到玉米秸杆发酵料中,基质料厚度为20cm,接种量为2.5kgm2,然后每5天观察一次菌丝的长势,以及菌丝长满时间。并在第30d左右,对每一个菌株的长势,吃料深度进行测量并计算出日平均生长速度。在秸杆发酵料中不同菌株均没有发现有污染的情况,且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为3mm左右,且差异不显著,一般50〜60天即可长满基质料,菌丝长势以菌株yzs020和yzs048较好,表现菌丝洁白、浓密、生长旺盛,爬土强、菌丝束较多,菌株yzs026和zs037较差,表现为菌丝爬土能力弱、菌丝束罕见表5。[0048]表5红托竹荪菌株在基质料中菌丝生长特性[0050]注:+表示菌丝白色、较密、长势较强,爬土能力弱、无菌丝束;++表示菌丝、白色、较密、生长势较强,爬土较强、菌丝束少;+++表示菌丝洁白、浓密、生长旺盛,爬土强、菌丝束较多。[0051]农业性状分析:6个红托竹荪菌株于6月18日播种,播种后第二天即开始萌发并吃料,8月中旬大部分菌丝长满,开始覆土,10月中旬菌丝逐渐出土并纽结形成菌索,并进一步形成原基,原基形成后50天左右开始破壳出菇,出菇后当天即可采收。统计分析了不同菌株的农业性状,菌株yzs020和yzs048能够较快形成原基,且原基数量远远高于对照菌株,有效菌蕾也较高,且只有yzs020在反季节情况下正常出燕,产量能达到587.4gm2,yzs014、yzs022虽然也出现了原基,但是原基数量较少,且后期会出现干瘪等不正常菌蕾,也不能正常出菇,菌株yzs026和zs037没有原基发生表6。[0052]表6红托竹荪菌株品比实验的农业性状[0055]本发明的实施例2:红托竹荪yzs020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0056]形态特征:[0057]菌丝洁白浓密,气生菌丝发达,多分枝、分隔,双核,有锁状联合,菌丝受到强光或机械刺激后、以及培养基后劲不足时均会发生红色色变现象,这是红托竹荪特有的性质(图3〇[0058]子实体属于腹菌类,破壳后具有明显的菌托、菌柄、菌裙、菌盖和孢子。其中,菌托为乳白色,表面有点状鳞片,受到强光或机械刺激后出现红色甚至紫色的现象;菌柄白色,圆柱状,长13〜18cm,直径3.5〜5cm,海绵质,中空;菌裙白色,质脆,从菌柄顶上部下垂至菌柄中部,网状,长达7cm,下部边缘直径4〜8cm,网眼多角形或近圆形,直径1〜1.5cm;菌盖覆钟状至圆锥状,具网纹,顶部平截,有一穿孔;孢子暗褐色,成熟后黑褐色,易脱落,有清香气味。[0059]生物学特性:[0060]营养成分来源为:农作物猜杆、松杉锯末、麦麸等,其中含水量为55%〜60%。[0061]培养及栽培条件:菌丝23°C-25°C下避光培养,培养周期为50-60天。适宜出菇的条件:温度为20°C〜26°C,床面湿度,60〜65%,空气湿度,85〜95%,100〜2001ux即在距IOcm左右的距离能看清报纸上的字或散射光,每天通风3〜4次,每次时间为lh。原基出现后25〜30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0062]本发明的实施例3:红托竹荪yzs020菌株的理化特性[0063]多糖含量分析:[0064]菌株yzs020多糖含量为1.23%,较栽培型菌株具有较高的多糖含量,具体差异请参阅图4。[0065]胞外酶活性分析:[0066]滤纸酶活力为5.63Ug,CMC酶活力为15.18Ug,半纤维素酶活力为6.34Ug,漆酶活力为3.59Ug。滤纸酶、CMC酶含量相对较高,半纤维素酶和漆酶含量相对较低的特点,能很好地分解基质料中的纤维素,适合于秸杆的代料栽培。具体差异请参阅图5。[0067]本发明的实施例4:红托竹荪yzs020菌株产量与抗寒性[0068]通过秋季出菇试验,菌株yzs020能很好地分解基质料中的纤维素,适合于秸杆的代料栽培。实现了秸杆的发酵料栽培,同时具有出菇周期短,抗寒能力强等特点,在秋季也能正常出菇,且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10%以上。出菇整齐均匀,能实现周年生产。详细差异请参阅表6。[0069]本发明的实施例5:红托竹荪yzs020菌株的ITS遗传分析[0070]在本实施例中,ITS测序委托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工”)进行,包括以下过程:[0071]基因组的提取:按照生工SK1375真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说明书提取。将所得DNA溶液置于-20°C备用。[0072]PCR扩增及体系建立:ITS-PCR扩增反应的总体积为25yL。其中,IOXTaqPCRBufferwithMg2+2.5yL,TaqDNAPolymerase5UyL0.3yL,dNTPs10mmolLIyL,10μmolLITS1ITS4引物各lyL,模板DNAIyL浓度I〜100ngyL,ddH20ISJyLc3ITS-PCR扩增条件,94°C预变性5min;94°C变性lmin,52°C退火lmin,72°C延伸1.5min,35个循环;72°C延伸8min。[0073]采用TA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ITS-PCR扩增的序列,红托竹荪菌株的基因组DNA经ITS-PCR扩增后均获得了单一目的条带,其序列片段长度为600〜650bp,各菌株间的条带大小略有差异,而NCBI共公数据库GeneBank中已上传的鬼笔科和竹荪属的ITS包含完整的ITS1+5.8SDNA+ITS2序列的大小为600bp左右。说明,扩增获得的ITS序列为所需的目的片段。ITS-PCR扩增获得的目的片段包括ITSl、5.8SrDNA和ITS2序列,分别将这18条红托竹荪ITS序列的测序结果提交到NCBI数据库GeneBank,并利用NCBI软件的BLAST进行网上序列比对,其与18条序列相似度最高的菌株均为竹荪属,但未发现红托竹荪种的ITS序列。说明,红托竹荪种的ITS序列信息鲜有研究或没有公开报道。
权利要求:1.一种适宜于代料栽培的红托竹荪yzs020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241。
百度查询: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适宜于代料栽培的红托竹荪yzs020菌株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